名山县着力做大做强茶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产业支柱
近几年来,名山茶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茶业正日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有茶园面积25万亩,农民人均超过1亩茶,种茶农户占总农户的86%,总产达 17240吨,其中:名优茶4610吨,农民出售鲜叶收入达3.5亿元,茶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7%。 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茶产业作为裕民富县的主导产业,制定了“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推动茶旅游,致富千万家”茶业发展战 略;提出了“强基地、树品牌、抓龙头、拓市场、增效益”发展思路,绘制了我县茶业发展的蓝图。
一、强基地,推进基地建设由规模发展型向安全效益型转变。
一是建设好高标准、无公害茶园,提高茶园名优茶单产。广泛开展茶园管理、采摘技术和严禁购买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教育和培训,指导和督促广大茶农严格按照无公 害茶园标准施肥、灌溉、打药、除草,深入开展茶、林、草搭配,乔、灌、草组合的多物种、多层次的生态茶园和观光茶园建设。二是强化茶园农业投入品管理。每年定期公布禁止和 限定使用的农药品种名称;建立茶叶农资连锁店,制定茶叶农资销售登记卡制度;利用企业、茶叶协会、茶业专业合作社订立村规民约、购销合同等形式,对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茶 农给予批评教育、解除合同、不准鲜叶销售等制裁;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对茶区特别是主产区基地环境、生产过程和茶叶产品进行全程监控;对农业投入品(化肥、农药等)新品种 实行登记、备案;同时,强化农政执法,打击高毒高残农药等违禁农药的经销和使用,确保生产基地安全。三是健全茶叶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在全县万亩茶园乡镇建4个茶叶病虫害 专业监测预报点,20个茶叶病虫害监测点,制定安全茶园生产管理的长效监督管理制度,定期报告病虫害发生、发展和预测预报情况。四是依托四川省名山茶树良种繁育场,进一步 推广适应本地种植的国家级、省级优良绿茶茶树品种,对达到一定经济年限的茶园逐年更新换种。到2010年,实现茶园总面积28万亩,茶叶总产量37500吨,名优茶 12500吨,茶叶总产值84938万元,农民人均茶叶纯收入达到2205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二、抓龙头,推进茶叶加工由粗放型向集约、规模型转变。
一是坚持茶叶企业“三个一批”,即整合壮大一批,整顿规范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充分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市场的、政策的等手段,促进信誉好、有基础、有潜力的骨干企业 做大做强,规范和淘汰资源浪费大、无品牌、无质量保证、无发展潜力的小型企业,取缔不按茶叶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等规范要求的企业,在创品牌、拓市场、融资金、引人才等方面, 对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重点扶持。同时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引进有实力的茶叶深加工企业。二是开展“茶业十强”企业评选活动,每年一评,实行动态管理,对十强企业从 政策、项目资金、信贷上给予重点支持。三是严格《蒙山茶》国家标准,建立茶叶产品长效监管机制,对茶叶产品质量实行全程监控。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厂销售,重处各类掺杂使假行 为。鼓励企业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凡申报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给予2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茶叶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四是引导 龙头企业建立原料基地,走“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公司+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五是大力发展茶业专合组织。鼓励并支持茶农、企业、营销队伍在茶 叶生产、茶叶加工、茶叶营销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2010年,茶叶工业产值达到110460万元;发展上亿元产值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 1家,5000万元以上的2-4家,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2—3个。
三、树品牌,推进蒙顶山茶由“历史名茶”向“现实名茶”转变。
一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整合优化品牌资源。把“蒙顶山茶”公共品牌打造成全国驰名商标,各企业在公共品牌下使用自有注册商标。对企业产品包装的设计、印制严格实行审定 审批,建立茶业公共品牌、商标等的知识保护体系和机制,严肃查处违反《商标法》的行为。二是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大力宣传蒙顶山茶、弘扬蒙顶山茶文化。继续开展“蒙顶皇茶 采制大典暨采茶女能手大赛”、“蒙顶皇茶祭天祀祖”,“万人品蒙顶春茶”等系列活动;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种商品博览会、交流会、茶文化研讨会;将蒙顶山茶文化知 识编入中小学乡土教材,进行普及教育;大力培训蒙顶山派茶技、茶艺师。三是强力推进茶叶企业QS认证工作。采取强硬措施,在加工经营企业中实施《蒙山茶》国家标准 GB18665-2002。依法打击取缔无工商营业执照、无生产标准、无《卫生许可证》的“三无”企业。四是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对获得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的茶叶企业, 给予10万元奖励,对获得著名商标或省名牌产品的茶叶企业给予2万元;对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茶叶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选育出国家级茶树良种的单位或个人给予5万元奖 励,选育出省级茶树良种的单位或个人给予2万元奖励;对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茶叶企业给予2万元奖励;凡申报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给予2万元奖励; 对我县茶叶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到2010年,争创驰名商标1个,著名商标2-3个;“蒙顶山茶”品牌销售率达20%以上。
四、拓市场,推进茶叶产品销售由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
一是在“中国茶城”建立集茶产品、茶品牌、茶文化展示为一体的茶业专业市场。二是在茶叶主产乡镇、产区规范建设10个鲜叶交易市场。三是支持企业开拓省内外市场,建立 “蒙顶山茶”营销窗口,对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的营销窗口,连续3年每年给予1万元奖励。到2010年,在省会城市设立蒙顶山茶专卖店18个。四是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制定营销人员培训计划,聘请茶叶专家、管理专家、市场营销成功人士等培训企业和社会销售人员、经纪人,到2010年,全县茶叶营销人员达到2万人。
五、增效益,推进茶业发展由以裕民为主向裕民富县双赢转变。
一是实行新增财政资金和金融向茶业倾斜政策,培植茶叶税源性企业,实现富县。鼓励和支持茶叶企业做大做强,引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档次,拉长产业链,增加 茶叶附加值。二是加大袋泡茶、速溶茶、保健茶、茶饮料等茶产品的开发力度,支持生产茶多酚和儿茶素产品的企业加快建设尽快投产。三是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办好“茶叶科技专家大 院”,创新合作模式,把科研院校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管理方法尽快应用于实践,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四是加大茶糖、茶膳、茶饮料等茶食品的开发力度,促进茶产业 综合开发。五是依托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这张世界级金字招牌,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生态茶园观光旅游,开发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 游纪念品、茶技表演、文化展示,使茶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