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许超平:利用电影节平台作用来发展
今年的电影周,不仅有来自不同国家的电影作品参与评选,更邀请了国际上的一些团队来参加电影周,比如西班牙保护自然环境电影节主席比尔文多·雷恩、新西兰“拥抱地球”环境电影节主席罗斯·史蒂芬森、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代表等。在17日举行的“动物与自然”影像论坛上,许多嘉宾的发言着重在介绍自己国家的动物与自然电影节或者是这类型电影的创作、环保观念等。
有一个人的发言却与众不同,他谈的是电影节的平台作用,也就是电影节能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什么,他就是澳门国际电影节主席许超平。影像论坛后,记者专访了他。
借电影节平台
宣传雅安旅游
记:能谈谈您为什么来参加本届电影周吗?
许:认识雅安是在去年的澳门国际电影节上,你们的宣传推广片《雅安》来参加我们的旅游专题片大赛,我是从影像上了解了雅安,知道雅安那么美,推动了我过来参加这次电影周。
记:作为本届电影周的嘉宾,您能为雅安带来什么呢?
许:带来一些建议,电影节其实是一个发展的平台,我觉得既然这个平台发生了,那么我们要把电影和发展结合起来。电影本身是商品,拍摄电影需要人力、财力投入很多,如果我们放弃了电影的商品属性,那么这个电影节规模不会很大,因为它没有产出。如果需要电影节这个平台来宣传雅安推广旅游,就更需要把这个平台做大,这是相辅相成的,以我们的城市功能对电影节的要求的话,就是平台越大,对我们的发展越好。
“发展才是硬道理”
开辟本土影视作品
记:怎样把这个平台做大呢?
许:据我了解,现在电影节里边参评的许多都是短片,从电影长度上是短片,这作为一种特色保存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要电影节的发展对雅安的发展有更高的期许的话,怎样把电影节发扬光大,把电影节和我们的经济发展作对接?就要把资源整合起来,跟电影节作配合。比如我们雅安的旅游环境资源,不应仅仅在开幕式上做宣传,要穿插在整个电影周,把我们旅游产业想要发展的部分跟电影节作连接,让电影节在政府的有效推动上做大。把一些常规电影的评奖也拿进来,就更有意思了,这样电影节的规模壮大了,内容也丰富了,反过来对雅安的旅游、产品的推广是有巨大好处的。就如邓小平先生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电影节也要发展。第5届发展成这样已经是满意了,那么第5届到第10届又要发展成一个什么样的规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记:怎样把电影节的产物作为产品推广出去呢?
许:雅安现在已经创建了一个有关电影的平台,但是雅安本身的电影是很薄弱的。所以我们要对后来者,就像学生、我们的后代,我们要拿出计划来培养他们,让学生喜欢电影制作,无论是雅安的学生还是雅安在外地上学的学生,号召他们为雅安的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贡献。然后在电影节里开辟一个天地让我们本土的影视作品进行PK,评选出的优秀作品,政府要推广它,拿到其他地方再去参展,然后有效做一些招商引资,把雅安的影视文化项目做起来。不光是拍大熊猫了,还要拍雅安的山水、文化,这样影视产业的带动作用就出来了,那以后的10年、20年,从战略意义上说,这个电影节就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了。
以特色为起点
再行“顺风船”
记:您刚才说到把一些常规的电影也拿进来评奖,那这样不是就破坏了我们这个电影以动物和自然为主题的那种纯粹了吗?
许:电影节纯粹的高度是不一样的,一段历史阶段里专门做熊猫、做自然,这个叫纯粹;如果电影节发展的内容更宽泛了,那也是另一个纯粹。动物与自然是电影节的一个特色,纯粹的动物与自然的电影节,对于雅安来说那是小意思,雅安有这样的资源,但是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发展雅安,我们可以以这样一个特色先吸引更多的关注,然后把它做强做大。这个叫“顺风船”,比如我的目的是去超市买矿泉水,我去了我就只买矿泉水吗?家里已经没米了,大米也是我需要的,我干嘛不一次都买走呢?
记:澳门电影节和雅安电影周有什么值得我们共勉的呢?
许:你们组织的团队很专业,能力很强。在发展上也有效控制了节奏。因为雅安不是电影的发祥地,也没有大的电影工业,和澳门一样是白手起家,所以发展必须要循序渐进,必须要先把人们的热情调动起来,所以我认为现在这个规模是对的,计划的稳妥在于它的可行性。其次,要把事情做好,其实是需要大家共同来努力,共同帮助,发现对方的优点、提出对方的不足,然后互补,这其实是将来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才能达到共赢。
实习记者 王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