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道关口 确保救灾物资公开公平发放

来源:
2013-05-06 09:58
浏览:
收藏 打印

  一桶方便面、一袋饼干、两袋面条……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品,汇集了人们的爱心,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运抵灾区。这些救灾物资是如何送到受灾群众手中的?在发放过程中,又是如何确保公平的?

  昨(5)日,记者从天全县民政局救灾物资接收处开始,对救灾物资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跟踪了解。

  1

  清点无误 方可入库

  上午9时15分,一辆载满了救灾物资的三轮车驶进了天全县民政局的大院。三轮车师傅手拿这批物资的清单,来到救灾物资接收点进行登记备案。

  手续办好后,天全县抗震救灾物资监督小组的工作人员便与三轮车师傅一道,一边把物资搬运下车,一边核对物资的品种和数量有无差错。

  “合适的,数量和品种都跟单子上一致,这些物资可以入库了。”听到监督小组工作人员的话,在场的志愿者迅速把东西搬到了临时搭建的库房中。

  为什么不把这些物资直接送到群众手中呢?

  天全县民政局负责救灾物资出库的工作人员解释,现在跟刚刚地震那几天不一样了,绝大多数受灾群众都已经有了相对充足的救灾物资,因此抵达天全的救灾物资都会先入库,再根据各个乡镇最新统计的需求情况,凭分配清单才能领取,再由抗震救灾物资监督小组的监督检查员随车送往所需乡镇,确保救灾物资的安全送达。

  2

  签字确认 才能领到救灾物资

  上午11点,在天全县城厢镇东城社区的大门外,前来领取救灾物资的受灾群众排起了长龙。

  “这已经算是很轻松了,前几天排的队伍更长。”连续半个月的工作,社区主任牟芳的声音已经沙哑了。

  牟芳说,最忙的时候,他们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8点,中途吃饭都像是打仗。

  除了是社区主任外,牟芳还是抗震救灾物资发放监督员,她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能让任何破坏救灾物资发放秩序的事情发生。

  “麻烦出示一下你的户口本。”

  “小伙子,你家是2个人,领两份东西,请签字确认。”在核实过相关的信息后,相应的救灾物资已经准备在一旁了。

  牟芳介绍,作为一名最基层的救灾物资发放监督检查员,她所需要做的事就是保证每个受灾群众都能领取到属于他的那份救灾物资,杜绝重复领取和冒领现象,确保救灾物资能够公平、公开地发放。

  “在东城社区,户籍人口加上常住外来人口差不多有2万人,工作量十分巨大。”牟芳说,为了防止重复领取和冒领,社区按照要求,不仅制作了城厢镇物资发放花名册,还对户口本也进行了相应的登记,为救灾物资的公平、公开发放上了“双保险”。

  接近中午12点,排队的群众都领取到了救灾物资。牟芳和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才松了一口气。

  3

  源头监督 无缝对接

  天全县纪委副书记吴晓俊介绍,“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天全县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物资监督小组(以下称:监督小组),对运抵天全的抗震救灾物资进行监督发放,确保救灾物资及时、安全、公平地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源头监督,无缝对接”是对天全县在救灾物资发放工作中最为准确的描述。

  当救灾物资到达天全后,由抗震救灾指挥部物资组统一登记接收,然后由监督小组派监督检查人员随车押送至各乡镇,乡镇接收救灾物资后,登记造册,各村派负责人到乡镇领取救灾物资,当场清点后签字确认,最后分到各村民小组进行统一发放。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监督检查员进行把关,所有票据也都要一一保留,保证救灾物资的公平、公开发放。

  吴晓俊说,为了确保救灾物资的公平、公开发放,监督小组对救灾物资的发放实行了“三个公开”原则,即源头公开,建立救灾物资接收台账,每天对救灾物资进行公示;过程公开,对送达乡镇的救灾物资,都有监督检查员跟车押送,对物资发放过程进行监督;结果公开,各个乡镇要及时将救灾物资的发放情况向受灾群众公示,接收群众的监督,从而确保救灾物资管理使用的公开透明。

  记者 彭华 李春蓉 周代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