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石高速两座特长隧道同步贯通 预计2026年全线建成通车
海螺沟特长隧道洞口
本报讯(记者 高菲菲)5月12日,泸定至石棉高速公路项目(以下简称:泸石高速)建设迎来重大节点——海螺沟特长隧道与胜利特长隧道实现双幅贯通。这一突破标志着泸石高速伞岗坪互通至海螺沟互通(甘孜境内泸定段)45公里建设进入通车倒计时阶段,为2025年该路段顺利贯通目标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海螺沟特长隧道与胜利特长隧道作为泸石高速的控制性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海螺沟特长隧道地处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得妥镇马列村附近,全长4080米,昼夜温差显著。施工过程中,破碎岩体、高地应力、高压地下水等问题频发。
胜利特长隧道位于泸定县泸桥镇咱里村附近,右线长5290米,左线长5345米。隧道穿越川西横断山脉及贡嘎山生态保护区,地质活动频繁。岩层中暗藏断层破碎带和富水裂隙带,深埋段最大埋深超600米。岩爆、涌水、长距离通风难题以及脆弱的生态环境,都给施工带来巨大挑战。
面对重重困难,项目建设团队以科技创新赋能安全施工。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原则,借助超前地质预报和智能监测系统,精准定位风险区域。创新应用“拱锚一体化台车”等智能装备,实现机械化作业,提升施工效率与安全性。其中,海螺沟特长隧道项目团队的研究成果《软岩隧道动力响应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被权威文献检索工具《工程索引》(EI)收录,为全球同类工程提供“中国方案”。胜利特长隧道项目团队则采用巷道式通风系统解决通风难题,并通过分级预警和应急演练,有效应对地质灾害。
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项目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施工全程践行安全与生态并重原则,对施工产生的洞渣进行检测后,加工用于主线构造物混凝土,实现洞渣全利用;生产废水经净化后用于洒水降尘;泥浆经环保处理转化为路基填料,全方位实现绿色施工。
泸石高速全长96.511公里,概算总投资约174.08亿元。其中,王岗坪互通至大杉树枢纽互通33公里(雅安境内石棉段)已于2024年12月31日通车试运营。今年,甘孜境内泸定段45公里路段也将迎来通车。
项目连接雅康、雅西两条高速公路,不仅是重要的“藏彝走廊”,更是一条与红军长征路径高度吻合的“红色之路”。项目建成通车后,对于完善四川省高速公路网、优化区域公路骨架、改善民族地区发展条件、促进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截至目前,泸石高速已累计完成路基、桥梁工程99%,隧道工程92%,房建、路面、绿化、机电和交安工程完成率超80%,正向着“天堑变通途”的目标稳步迈进,预计2026年实现全线建成通车。届时,泸定至石棉生活圈将迈入“1小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