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里喜事多
石棉人常用“别墅”一词来形容该县第二敬老院。
石棉县第二敬老院,远在距县城25公里的美罗乡狮子村。11月24日,记者乘车前往观之,果然气派。
暖暖的秋阳毫不吝啬,照耀着敬老院的大坝子,坝子里,老人们正美美地享受着阳光浴。
编簸箕的老头儿
75岁的方尚高脸色红润,阳光扑打在他的脸上,反射出来的光有些刺眼。老人熟练地编着簸箕,不时地咧开大嘴傻笑——他不是神经病,只是听力有些退化。
第二敬老院住了47人,方尚高属于“高收入”者,他告诉记者,编一个小的簸箕能挣6元,大的能挣8元。
方尚高年轻的时候就靠编簸箕这门手艺补贴家用。“以前在家里,吃盐巴都得自己掏钱买,日子过得惨兮兮的,现在可好了,吃穿不愁,还能挣到零用钱,真没想到老了的日子比 年轻时还过得舒坦。”老人又咧开嘴笑。
阳光愈加暖和,方尚高抖落掉身上的竹屑,径自往寝室里走,转眼,他搀扶着一个老头从屋里走了出来。
“我们住同一间寝室,他病了,我看今天太阳不错,就牵他出来晒晒太阳。”方尚高的大嘴又咧开了。
我们是自由恋爱的
敬老院二楼的一间小屋,床头大红“喜”字的颜色还未褪去。
这天,黄贵全、刘秀英又将结婚那天(8个月前)拍的照片寻出来了,两人倚着二楼阳台的栏杆,眯着眼睛看照片,神色陶醉。
“我们是自由恋爱的。”黄贵全告诉记者。
黄贵全的老家在宰羊乡,刘秀英的老家在永和乡,来敬老院之前,他们谁也不认识谁,去年9月,二人随其他45位“五保”老人一起来到这里。
黄贵全说,来到敬老院后,吃的好,住的好,心里便萌发了找老伴的想法——“两个人过,可以互相关心、互相照顾。”
在敬老院里,黄贵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刘秀英。在几个月的接触交往中,刘秀英觉得黄贵全人不错,是个乐于助人的“热心肠”,这段恋情也由起初的黄贵全“一厢情 愿”转为两人的相互爱慕。
“我们是有感情的,我们能结婚吗?”黄贵全怯怯地走进了院长办公室,把心中的想法告诉了院领导邹树琼,“这是好事。”邹树琼听后甚是欢喜,并积极撮合两位老人的这段姻 缘。
2007年2月8日,两人在敬老院的帮助下,走进县民政局,领取了大红色的结婚证。
婚礼在3月的一个吉日举行。那天,黄贵全买了100多元钱的喜糖招待大家,敬老院不仅为这对“新婚燕尔”的老人准备了丰富的午餐,还送上了红包。
“那天闹热得很哦,火炮从刘秀英的屋子一直放到了黄贵全的屋子。”“五保”老人杨玉德告诉记者。
“要不是住进了敬老院,我这一辈子都不可能结婚了。”黄贵全满面喜色。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让我晚年又有了‘伴’!”刘秀英激动地流出了泪水。
两人结婚后果然恩爱。刘秀英曾经患有肠炎,如今已被黄贵全求来的“偏方”治愈。
“别看黄贵全一大把岁数,可是个浪漫人哩。”邹树琼悄悄告诉记者,前不久,刘秀英自己出去逛公路,很久没有回来,黄贵全慌了,跑到敬老院大门口翘首企盼,刘秀英出现的 那一刻,黄贵全急切地迎上去,说出了一句“令人发麻”的话——“乖乖,你可回来了!”
中午时分,阳光更暖了,院坝里的长凳上,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相依而坐。
“男老人叫许登洪,今年77岁,女老人叫王良英,今年74岁,9月25日才领取了结婚证的,婚礼就在近期。”邹树琼及时解疑。
——看来,石棉县第二敬老院又要迎来一件喜事。
通讯员周万龙记者陈显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