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熊猫抢救记
大熊猫是全球珍稀物种,为了保护大熊猫,很多国家成立了抢救大熊猫募捐团体,筹措资金,多种措施保护大熊猫。
1984年,在宝兴县永富乡石笋沟,一只受了轻伤的饥饿大熊猫躺在丛林里奄奄一息。当地大熊猫监测站和抢救大熊猫专业巡逻队立即成立了抢救小组,成功将这只大熊猫转移至大箭竹生长茂盛的山沟,使大熊猫健康地生存下去。
我市摄影爱好者尤永康亲历了此次抢救过程,并用镜头纪录下了抢救大熊猫的珍贵一幕。
1984年5月23日
晴。
一大早,尤永康和雅安地区文化馆摄影创作组的同行乘车到达宝兴县城,拍摄风光照片。下午,尤永康和同行来到宝兴县文化馆,听说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在永富乡石笋沟,当地人发现,由于冷箭竹成片开花,大熊猫难以寻觅到食物,只能吃树皮、青草充饥。接近中午,当地人在石笋沟意外发现一只饥饿过度的大熊猫,这只大熊猫在找食物的过程中,还受了点儿轻伤,由于饥饿和伤痛,它已经奄奄一息了。永富乡政府当即作出决定,成立大熊猫监测站和抢救大熊猫专业巡逻队,组成抢救小组对这只大熊猫进行抢救。
由于时间紧迫,现场没有可以利用的专业笼子,抢救小组人员就商量用上本地关老熊的木制笼子,在笼里放上烤得香喷喷的羊肉,将饥饿的大熊猫引进笼里。
一旦大熊猫进入,他们就立刻将笼子关起,然后再转移至准备好的铁丝笼。把它装好,转移到大箭竹生长茂盛的山沟。
一切准备就绪,立刻出发!
意外的抢救大熊猫行动,给尤永康一行提供了难得的素材。
“走,和他们一起进山抢救!”尤永康和同行四人异口同声做出了决定。
1984年5月24日
多云。
清晨,6时。
尤永康乘联合国野生动物基金会日本分会赠送的熊猫车前往永富乡,途经两河口、五龙、陇东、永富乡。坐在车厢上,冷风扑面而来。路旁及山野长满奇花异卉,举目望去,只见群山腰缠雾带,飘来荡去,变化无常。沟里溪水白浪翻滚,吼声如雷。
车行至永富乡,机耕道就此中断,一行人只好弃车步行。
为了不惊扰大熊猫,尤永康与同伴和抢救组人员分成两队进了沟。他们经永富、羊山沟、土巴沟,步行三十五公里,直奔大熊猫所在的石笋沟。爬山、越沟、淌河、翻悬崖峭壁。时而行走在没有路的草丛里,时而攀岩于山崖间。正当尤永康走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在石笋沟沟口与抢救大熊猫小组相遇。
抢救大熊猫小组共10人,他们轮流抬着大熊猫不停地奔走。大熊猫在笼内无精打采地躺着。
这时,夕阳已染红了直插蓝天的尖刀山。抢救小组人员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他们把大熊猫停放在树阴下,一边和尤永康及伙伴们打招呼,一边大口大口地喝着沟边泉水。“太热了,铁丝笼又小,大熊猫在笼里够受的。”抢救人员先用竹筒给大熊猫喂水。大熊猫贪婪地用嘴接竹筒的水吃,同时用前爪接些水往身上泼,然后在头上、身上梳洗起来。
抢救人员接着用装有米汤的瓶子喂大熊猫,大熊猫用前爪捧着瓶口,咕噜咕噜地喝起来,就像婴儿吃奶似的,看到大熊猫天真笨拙的样子,在场人员都会心地笑了。
尤永康也将抢救人员抬着大熊猫淌水的珍贵镜头,永久纪录在胶片上……
下午7时许,抢救人员到达预定的第一站——土巴沟。
1984年5月25日
晴。
经过一夜调整,清晨,尤永康被大熊猫的叫声惊醒,出门一看,大熊猫在铁丝笼里上下翻跟斗,在抢救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大熊猫的伤情有了好转,它用嘴舔了舔前爪,显得非常愉快,再不像昨日无精打采。
抢救小组的人员经过一夜休息,个个精力充沛,离开土巴沟,他们抬着大熊猫向指定的地点——出居沟奔去。出居沟是大箭竹成片生长的地方,大箭竹郁郁葱葱,生长茂盛,正是大熊猫最好的栖息之地。
大熊猫被抬至出居沟石山槽丰山腰,举行放大熊猫归山的仪式。人们把羊肉及玉米馍放在木盆里,搁在铁笼口,引它出笼。又在不远处也放上一些羊肉及竹笋。抢救小组人员隐蔽在树后,既可以观看,又避免大熊猫伤人。
一切准备就绪,立刻开笼。
出乎意料,这只大熊猫却不愿意离去。它在笼口东张西望,当发现为它准备的可口食物时,便用前爪梳洗一番,这才慢慢地走出笼口,悠然自得地吃起木盆里的食物来,但毫无离去之意。当它吃到高兴时,竟将木盆翻转过来,用嘴舔上几下。它东张西望,就像做错了事怕别人发现的小孩子似的,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循着绿草如茵的山坡慢慢走下去。只见它步子越来越快,最后不顾一切地奔入丛林,头也不回。
放完大熊猫,疲劳至极的抢救人员们拖着沉重的步子,在溪水的欢送声中踏入归途。
入夜,当地社员庆祝抢救大熊猫成功,在煤油灯及塘火的照明下,载歌载舞,跳起了硗碛锅庄、宝兴花灯,唱起自编的山歌、快板。欢声笑语直至午夜。记者舒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