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校 老而弥新——荥经县严道一中中考创佳绩

来源:
2011-06-27 11:19
浏览:
收藏 打印

李元鹏(右一)、明雪娇(左一)毕业之际与母校恩师合影留念

  “严道一中出中考‘状元’啦!”近日,全市中考成绩一公布,荥经县严道一中便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该校初三学生李元鹏勇夺全市中考“桂冠”(并列),初三学生明雪娇喜获全县第二名。

  成功不止如此。数据显示,荥经县严道一中参考学生304名,186名成功跨越高中分数线,上线率逾61%!

  “严道一中是百年老校,今天的成绩源自严道一中老师的呕心沥血和忘我工作,源自严道一中学生的孜孜追求和努力学习!”面对成绩,严道一中校长严川如此感慨。

  一场精心准备的战役

  严道一中坐落于国道108线旁,是荥经县境内规模最大的城镇单设初中,全市十大重点初中之一。2011年初,在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里,迎战中考的大幕已悄然拉开,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依次铺开。

  “科学的教学管理为我们取得今天的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严道一中教务处主任聂涛说,中考内容覆盖学生所学三年知识,内容繁复,如果没有通盘考虑,科学计划,整个复习备战将陷入一盘散沙。为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提早谋划,科学布置课程安排。“提前完成教学任务,预留更多时间用以复习、总结、提高是基本原则。”聂涛介绍,今年5月初,学校毕业班便完成了三年知识的系统梳理工作,接下来的时间里,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模拟训练,在老师中召开座谈会,查原因、找方法成为学校所有参战人员的“常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三年磨一剑”形容应战中考,丝毫不为过。是否能打造出利剑,与“铸剑师”有着紧密关系。诚如严道一中校长严川所言,辉煌的成绩离不开教师的能力和努力。在长期的优化教学管理过程中,严道一中积极推行课改和教研活动,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锻造了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校从初一到初三,实行整套师资带班制,避免中途换老师给学生带来的不适应感,并用严格的考核体制对班主任老师进行考核。“三年磨合,老师学生彼此熟悉,配合作战,更加轻松自如。”聂涛说。

  一群爱岗敬业的老师

  “爱生、敬业、奉献、争先”被誉为荥经县严道一中的精神,简单的八个字是该校教师队伍的座右铭,也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

  在荥经县严道一中参加中考的304名学生中,逾一半为住校生。对于他们,学校给予倾力照顾,不仅聘用专门的生活老师督促其正常作息,而且为其进行晚自习辅导,白天上课,晚自习辅导,晚上回家还要接着批改模拟考试卷,以便次日讲解试卷……在中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荥经县严道一中的考生不曾孤单,熬更守夜并非专属他们的常态:在他们挑灯夜战的同时,他们的老师也在埋头备课;在他们皱眉苦思解题方法时,他们的老师也在锁眉钻研如何授课才能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一路走来,即使没有任何额外报酬,但荥经县严道一中的老师依然无怨无悔,“学生多出成绩,学校多出人才,我们就觉得很欣慰了。”该校毕业班一位任教老师说。

  “让学生多出成绩,让学校多出人才”,这几乎成为荥经县严道一中所有老师的共同心愿。为了实现这个共同愿望,学校鼓励老师创新教学,于是便有了“分层次教学”的新举措。“分层次教学并非厚此薄彼,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体性、有针对性地辅导。”该校初三毕业班班主任老师郑云杰说。回顾历史,早在几千年前,孔子便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荥经县严道一中老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将这一理念融会贯通,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更加关注个体,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到了快中考那段时间,我就没参加集体晚自习辅导了,而是自由安排时间,重点攻克我的弱势科目。”获荥经县中考全县第二名的明雪娇称,很感谢老师的灵活教学方式,为自己攻克弱势科目赢得了更多时间。

  “分层次教学”要求对个体给予更多关注,对老师来说,意味着增加更多的负担,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然而,荥经县严道一中的老师对此毫无怨言。“讲责任、讲良心,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能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和赞誉。”严川说。

  一段感人至深的师生情

  “老周,非常感谢你这一学期来的照顾、关心、帮助和鼓励,我这一辈子都非常感谢你……是你让我明白了老师和学生也可以做朋友,也可以相互调皮地打招呼……”中考前,荥经县严道一中初三毕业班班主任周家平收到一份特殊礼物,一封来自本班一名转校生的亲笔信。

  这名学生叫周莉梅,初三最后一年从别的学校转到荥经县严道一中。刚到该校,周莉梅认为周家平严肃,“令人心惊肉跳”。然而,一年的教学相处,周莉梅已经像其他同学一样,亲切地称呼周家平为“老周”。这一年里,最令周莉梅感动的是周家平对待学生一视同仁的态度。她在信中说:“谢谢你对我的鼓励,以前从来没有一个老师对我的评价这么高,无论如何,这次中考,我会很认真很努力地去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荥经县严道一中不仅鼓励老师做“教书匠”,更鼓励老师做“教育家”,提倡老师以身作则,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教会学生做人。周莉梅在信中坦言:“老周,我从你身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你让我明白了要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要学会尊重他人。”

  有人称当前社会是一个“速食”社会,在盲目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潮流下,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用手写信这样的感情交流方式,转而用“复制—粘贴”而来的千篇一律的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因此,对于自己学生手写的信件,周家平格外珍惜,在他看来,学生的肯定和赞誉是督促自己前进的动力。

  类似这样的师生情,荥经县严道一中的老师几乎都能和你津津乐道摆上几段,用郑云杰的话来说,“我们有时是老师,有时是学生的保姆,有时又是他们的朋友。”

  “荥经县严道一中的老师很敬业,还会经常找我们谈心,他们的恩情,我们一辈子铭记!”中考结束,即将离开学校的学生希望在以后的求学道路上,还能遇到在荥经县严道一中一样的恩师。记者刘世杰

  记者感言:

  1908年,在清风雅雨间,荥经县严道一中成立。穿越百年风霜,珙桐花开的地方,荥经县严道一中负重前行,愈加熠熠生辉。

  2008年,荥经县严道一中百年校庆,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回赠母校一块匾,上书四字:“厚德载物。”

  四个字,沉淀了几代严道一中人的结晶。百年风云变幻,变的是创新的理念,不变的是传承百年的“严道精神”。

  走过百年,历史的车轮依然轰鸣向前,而固步自封向来不是严道一中的风格。如今,走进这座百年老校,门口的大红喜报令人倍感振奋,校园里扑面而来的新风令人心潮澎湃。百米校园文化展示栏上,运动会上的矫健身姿、舞台上的多才多艺、名师栏里老师的自信微笑……无不昭示着该校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传递着全校师生的昂扬向上。

  开拓,创新。百年老校,老而弥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