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高温 建新房 多举措 促重建
罗朝芬正进行室外施工
夏日炎炎,天气时而高温、时而暴雨,制约着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程的推进。
各种极端天气,防不了,躲不了;灾后恢复重建,等不得,慢不得。极端天气下,如何保障灾后恢复重建顺利进行?
在石棉县川心店社区城房重建工地上,工人、施工方、部门都在想办法。
两顶“安全帽”
既防晒又护眼
7月28日,石棉高温依旧。走进川心店社区城房2期重建工地,各项施工仍旧紧锣密鼓。
眼下,川心店社区城房重建工程已经接近尾声,1期工程已完工,2期工程进行外墙装修。在10楼外,来自美罗乡的女工罗朝芬和工友李永珍站在吊篮里,正忙着浇筑混凝土边框柱。
为了避免水泥砂浆弄脏衣服、伤害皮肤,罗朝芬套着罩衫,穿着雨靴一深一浅地踩在水泥砂浆里。天气炎热,“全副武装”的她脸上挂满汗珠。
“工作性质这样,再热也要忍住。”罗朝芬说,工作总要有人做,这是重建工程,数百家庭等着入住新家,“我们洒一点汗水,别人能尽早搬进新家,值得。”
罗朝芬也是一名重建户,她的新家于2013年9月完工,并于年底前实现入住。此后,她和丈夫开始在石棉各个重建工地打工,助力灾后恢复重建。
罗朝芬的工作是进行外墙装修前的必要工序,每天她需要在吊篮上站近9个小时。在室外工作,烈日灼人,近日高温连连,罗朝芬的衣服每天基本要被汗浸湿两次。
“在室外,阳光太刺眼,有时候会影响视觉,空中施工安全最重要。”罗朝芬介绍,出于防晒和护眼目的,她在安全帽下又戴了一顶遮阳帽,两顶帽子双管齐下,感觉舒适了很多。
在川心店城房重建工地上,记者发现不少女工也和罗朝芬一样,戴起了两顶帽子应对炎热天气。
施工方灵活调配
各部门积极协调
夏日天气多变,如何应对?
“根据石棉的情况,我们制定了2套施工方案。”川心店社区城房重建工程施工方管理人员朱元强说,应对极端天气,他们做好了各项准备。
首先是调整工作时间,避开高温段,并备好降暑药品。高温天气,该项目调整上工时间为早上6:30—11:00,下午为4:00—8:00;平常天气,上工时间保持早上7:00—12:00,下午为2:00—6:00。施工项目方还贴心地准备了防暑降温药品和24小时热开水,只要工人有需要,可以随时领取和饮用。
川心店社区城房重建2期工程共有25层,进行室外装修大多需要在空中作业,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施工方除要求空中施工员系好安全带外,一遇降雨、大风天气均要求转为室内施工。
“按照合同工期,工程完工时间为2016年1月30日,但是为了让重建户早日入住新家,我们增加了施工人员,合理调配施工工序,加快了施工速度,年底前就能完工。”朱元强介绍,目前工地上有70余名工人,经过调配,不冲突的施工工序同时进行,确保最大化地利用人力、物力进行建设。
城房重建的快速推进,离不开工人、施工方的齐心协力,也少不了相关部门的尽心服务。
“川心店社区城房重建安置点安置的重建户中,有很多都是老人,入住新家,他们已经盼了很久。”川心店社区党支部书记田英说,社区虽然无法参与房屋建设,但是可以为施工方做好协调和后勤保障。
在川心店社区,一支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群众组成的城房建设协调工作组非常活跃。收集群众建议,反映群众呼声,协调施工矛盾,督促安全施工,检查施工安全……工作组架起了群众和施工方的沟通桥梁,成为川心店社区城房重建有力的后勤保障,确保了重建工程有序、及时推进。
记者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