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赋能 助力青春扬帆 ——汉源县2025 年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活动精彩纷呈
培训现场
参训学员介绍任务
□转载自《雅安日报》(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瑶)
金秋送爽,硕果盈枝。
9月28日至30日,一场以“智启汉源·职赢未来”为主题的汉源县2025年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在汉源县富林镇西园社区举办。本次活动聚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等重点群体,通过系统化、实战化的培训,为他们提升求职竞争力、明确职业方向等方面送来了一场“及时雨”。实训营整合优质资源,创新采用“理论+实战+对接”模式,为青年顺利步入职场、实现人生价值搭建了坚实桥梁。
精品课程 夯实求职根基
实训营课程设置科学精准,直击青年求职过程中的难点与痛点。围绕《如何打造HR无法拒绝的简历》《应聘面试技巧》《就业创业环境与趋势分析》等核心模块,课程体系涵盖自我认知、职业探索、简历撰写、面试应对等全链条求职技能。
与传统单向灌输式授课不同,实训营注重互动与实践,特邀省级及以上就业创业指导专家,采用案例剖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在简历制作环节,专家引导学员从HR视角审视简历,运用“STAR法则”等工具,将平淡的经历转化为亮眼的业绩成果;在职业规划环节,则从学员个人兴趣、性格特点出发,帮助其厘清职业方向,筛选匹配岗位。
“课程安排极具针对性,完全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刚毕业不久的参训学员饶婧睿说,“以前觉得求职就是海投简历,现在明白精准定位和有效准备的重要性。”这种以学员为主体、以实操为核心的授课方式,有效调动学员积极性,使他们在主动参与和互动协作中,逐步构建起清晰的求职思路与扎实的技能基础。
实战演练 淬炼过硬本领
实训营的突出特色在于将实战贯穿始终,推动学员实现从“知”到“行”的深度跃迁。其中,高强度的模拟面试和真实的招聘会现场演练备受学员期待。
模拟面试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指导专家化身各类风格的“企业面试官”,开展压力面试、结构化面试等多种形式的实战考验,从仪容仪表、肢体语言到自我介绍、问答逻辑,对每位学员的表现进行细致点评与专业指导。
“站在模拟面试的讲台上,比想象中更紧张,但经过几次锻炼和老师点拨,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优势,应对突发问题也从容了许多。”一名学员在课后分享道。
更具挑战性的是,主办方组织学员深入本地招聘会,开展“真刀真枪”的求职实践。学员们带着课堂上反复打磨的简历,运用所学沟通技巧,主动与心仪企业的招聘负责人交流,现场投递简历,部分学员甚至获得了初步面试机会。
这种“学用结合、即学即用”的模式,有效检验学习成果,锻炼学员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极大提升求职信心。结营前的模拟面试终极复盘与汉源县就业创业政策专项宣讲,进一步巩固实训成果,为学员提供从能力提升到政策落地的全链条服务,确保培训的实效性。
精心组织 构筑长效机制
本次实训营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汉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精心策划与周密组织。作为深入贯彻落实《雅安市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攻坚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汉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从培训对象的精准摸排、宣传动员,到培训内容的精心设计、讲师资源的严格遴选,均力求精益求精。
为确保培训质量与效果,主办方特邀由省级及以上就业创业指导专家构成的强大师资团队。专家们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更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能够为学员提供前沿、实用的指导。
参与授课的省级专家刘应秀评价道:“培训期间,我看到同学们从最初的羞涩和不确定,到后来在模拟面试中自信从容地展示自己,每个人都在快速成长。”
“本次实训营注重实效性与针对性,是我们精准服务青年就业、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的积极探索。”汉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而非终点。”
下一步,汉源县将持续优化就业服务体系,对参训学员建立跟踪服务机制,持续提供岗位推荐、职业指导等“不断线”服务。将进一步拓宽青年就业渠道,深化校企合作,挖掘更多优质岗位资源,总结本次实训营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适时扩大覆盖范围,千方百计促进汉源青年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编后
一场为期三天的实训营,或许无法彻底改写人生轨迹,却能为迷茫中的青年点亮一盏灯——这正是汉源县2025年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的价值所在。它跳出“填鸭式”培训的窠臼,用“理论+实战+对接”的创新模式,将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操作、能落地的求职本领;更以“真场景、真演练、真机会”的务实姿态,让青年在模拟与实战中褪去青涩、积累底气,真正实现从“想就业”到“能就业”的跨越。
实训营的落幕,从不是服务的终点。汉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规划的跟踪服务、校企合作深化、经验模式推广等长效举措,让这场“及时雨”化作了“绵绵甘霖”,持续滋养青年就业之路。这不仅是对青年未来的托举,更是对地方发展活力的长远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