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了一辈子地 唱了一辈子山歌 “圈内”称他“山歌王”

来源:
2011-01-17 09:53
浏览:
收藏 打印

程培贤

  “天全山歌在仁义”,熟悉天全山歌的人都知道,天全山歌的热土在仁义乡,而了解仁义山歌的人,则必定熟知“程培贤”这个名字。

  程培贤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民,不过,他是个爱唱歌的农民。打记事起,他便迷上了山歌。因为曾给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过自编山歌《“三个代表”记心间》,这位朴实的老农民噪一时。

  旁人眼中,程培贤颇有艺术天分,而且很有表演热情,虽然他已经年过七旬。

  如今的程培贤在当地“山歌界”颇有名气,被誉为天全第二代山歌王(天全第一代山歌王是李焕章,上世纪60年代曾进京为毛泽东献唱)。

  有才情爱唱歌

  几百年?几千年?天全县仁义乡的山歌文化到底有多久历史,可能现在谁也说不清。乡里上年纪的老人们都记得,自小乡里的男女老少都善唱山歌,田间劳作、吃饭休息,随时随地都用山歌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程培贤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山歌之乡”。

  家住仁义乡程家村4组的程培贤自小受到乡邻的影响,对山歌可谓一往情深。只上过几天私塾的他,虽然识不了几个字,却有着过人的音乐天分。不到20岁就能即兴填词,现场演唱,可以说是一位能自己作词谱曲的“山歌音乐家”。

  “山歌没有多大约束,一个场面、一个心情都能即兴而唱。”

  古稀之年的程培贤还有着刚毅的面部轮廓,不难看出他年轻时的英俊帅气。这一点也在同村老人口中得到了证实。

  “程培贤年轻的时候人长得漂亮,山歌唱得好,方圆十里的姑娘看上他的不少,喜欢跟他对歌的也多。”不过那时的程培贤家境贫寒,由于还没结婚就分了家,年轻时候他一个人住着半间破旧的房屋。

  “我看阿哥会唱歌,阿哥一身好才情。”“郎有情来妹有意,阿哥阿妹把手牵。”一位热爱山歌的姑娘与程培贤走到了一起,一起经营着那半间房屋。

  写情感唱生活

  程培贤的山歌作品可以用与时俱进来形容。

  多年以前,程培贤曾写了一首山歌来发泄心中的郁闷,“三月马桑抽嫩苔,甩手干部下乡来。指手画脚到农户,不如一根烧火柴。”

  不过这首歌并没有唱多久,当乡里的木板桥变成了水泥桥,泥泞路变成了机耕道,泥巴水变成了自来水,耳闻目睹家乡的变化,程培贤又用山歌唱出了心声,“十八道水十八湾,从前泥巴满身沾。如今桥通路平坦,布鞋皮鞋随便穿。”

  如今的程培贤老人是“十八道水农民艺术团”的顶梁柱,乡里有红白喜事,商铺企业开业庆典等,都可以见到他的身影,同时他还是每年10多次市县巡回演出的常客。

  说起唱山歌,这位71岁的“歌王”动情地说:“唱山歌是我一辈子的爱好!”程培贤唱过的山歌数也数不清了,而且大部分是自编的曲目。山歌的形式,也从曾经表达爱情、政治思想、歌唱劳动等题材,扩大到了反映新农村变化和引领乡风文明等题材。”

  “早期的山歌主要是情歌,不是很含蓄,也不大上得了台面。”对于山歌的传承和发扬,老人感叹道:“山歌是老祖宗留给我们仁义乡的一笔宝贵财富,但现在的年轻人对这种传统东西不太在意,这是我们这些老年人最担心的。”程培贤有些担忧。

  当然,困难与希望同在,在天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仁义乡山歌得以快速恢复,也让程培贤等老一代山歌传承者看到了天全山歌的未来。

  记者黄启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