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父老乡亲不流泪——雅安陆军预备役步兵团“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实录
抢运地震中受伤的伤员
地动山摇,天崩地裂。
4月20日,早上8时02分。
秀美宁静的雅安,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变成天崩地裂的灾难之地,全市150多万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到重大的破坏和损失。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天灾,雅安陆军预备役团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满怀对驻地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的骨肉深情,紧急出动280多名官兵,开赴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灾区,展开救灾救援战斗。废墟上、危房旁、运送伤员的路上、抢通道路的现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雅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雅安预备役团官兵的身影。雅安预备役团全体指战员,在地震过去的10多天里连续奋战在救灾战场上,用当代军人的铮铮铁骨,以对家乡人民的鱼水深情,谱写了一曲为了驻地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不流泪的英勇壮歌。
第一时间
第一支建制部队挺进震中龙门
能打仗,打硬仗,打胜仗,雅安预备役官兵时刻准备着。
军令如山,使命在肩。
4月20日,这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中,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的全体官兵,坚决听从党的指挥,应答灾区人民的召唤,以一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豪迈战斗激情,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雅安预备役团迅速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280余名官兵雄赳赳、气昂昂,紧急出动,42辆各型车辆隆隆的轰鸣声响彻云霄,300套救灾工具披挂出征。
跨过青衣江、绕道荥经河,风驰电掣直奔芦山重灾主战场。11时40分,第一时间里,第一支成建制开赴到达震中芦山县龙门乡的人民军队的雄姿,展现在灾区人民眼前。
一时间,鲜艳党旗、军旗在灾区的废墟上迎风飘扬,一场生死大救援的战斗就此打响。
“乡亲们不要怕,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灾区人民的声音在龙门山谷里回荡。
时间就是生命,不舍分秒。78名曾参加过“5·12”抗震救灾、具有丰富经验的官兵被科学编入救灾小组,15名骨干成立尖刀突击队,紧抓黄金搜救时间,深入偏远山区,进行逐户搜救,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高效、科学组织开展救援,抢救群众生命是第一使命。
在时间紧、任务重、保障难等情况下,全团官兵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争分夺秒,奋力救灾,“英雄团队”的光辉形象又一次在抗震救灾战场上闪耀。
“抢抓黄金救援时间,以抢救人民生命为首要任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慰问看望部队官兵的重托,在抗震救灾现场正变成强大的战斗力。第一时间里,全团官兵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共搜寻处理遇难者遗体3具,搜救重伤人员17名,救护安置轻伤人员48名。全体官兵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至上的人本理念,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充分展现。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10多天里,参战官兵排险除障、慰问走访、安置受灾群众,一心为民。321户受灾群众的家门前留下了官兵们安慰亲人的声音,500余间(处)危房废墟上留下了官兵们顽强战斗的英姿。
战报呈现:10多天里,官兵们共挖出清理现金存折20余万元,抢运被埋物资40余吨,搭建临时安置帐篷和窝棚500余顶,清理道路15公里,平整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场地16亩,为受灾群众送饮水、干粮和药品5000余份,发放救灾物资约12吨,为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800余人次,巡诊救治受灾群众230余人次。
战斗还在继续。“解放军叔叔辛苦了,灾区人民感谢你们!”而今,在预备役团抗震救灾点道路两旁,随处可见这样的横幅,这是灾区人民发自内心颁发给雅安预备役团全体官兵的“军功章”。
军民鱼水情
苦累为了灾区父老乡亲不流泪
“我们是雅安人民的子弟兵,为了家乡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不流泪,我们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面对抗震救灾艰巨的任务,全团官兵士气冲天,誓言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持续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
灾区人民可以见证:无论是在废墟上、瓦砾里、安置点、帐篷内、教室里、田地间,处处都有官兵们矫健的身影,一桩桩、一件件感人至深的故事正在灾区战场发生,一场场、一幕幕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场景,已深深烙印在灾区人民心中。
预备役士兵吴国先,曾参加过“5·12”抗震救灾。“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在家中无人照顾的情况下,不但自己奔赴前线,连他在雨城区服民兵预备役的儿子也主动请缨,父子双双毅然披挂上“战场”,成为救灾场上预备役“父子兵”。
“我是党员,向我看齐”“我是军官,向我看齐”“悬崖我先上、峭壁我先下、困难我先扛”。10多天的抗震救灾战场上,雅安预备役团官兵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无处不在。
团长王元康深山搜救攀越悬崖绝壁,不顾余震吞噬生命危险,坚持一直走在部队最前列;政委魏泽累倒住院,不顾医生劝告和官兵责备,断然出院归队,坚持时刻战斗在一线;三营教导员、荥径县原常务副县长骆志强在组织指挥本县抗震救灾任务同时,不顾疲劳,带领部队参加团抗震救灾任务,坚持始终奔波在抗震前线;部队在张家山村实施搜救时,遇到李本双一家,她丈夫几天前去世,在家庭本身就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又遇到地震袭击,无疑是雪上加霜,15岁的双胞胎姐弟张兰芳和张兰龙面临辍学。团长王元康和政委魏泽知情后,决定分担起这对双胞胎从初中到大学的学费,政委魏泽现场捐出身上仅带的1000元钱……
龙门山可以作证,灾区人民无法忘记。10多天里,雅安预备役团全体官兵抗震救灾的壮举:
被埋的谷子抢出来了,受灾群众却喝不上粥,官兵们得知后,立即平整出一块场地,运来2台柴油发电机,从老乡家里搬出一台碾米机,组装建成了一个简易“碾米场”。在芦山地震后灾区第一场大雨里,团参谋长刘华勇率40余名官兵冒着瓢泼大雨,每人背负70余斤干粮和水,踏着泥泞的小道,冒着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危险,徒步行进3公里,为龙门乡张家山深山沟一临时安置点受灾群众送去了救命的水和干粮。
在龙门乡古城村1000余名村民缺电、缺水的紧急关头,部队官兵及时对地震损坏的大型变压器进行了吊装修复,排查110余根电线杆,检查修复用水管道10余公里,为灾后恢复生产送去了“及时雨”;在雨城区多营帐篷集中装卸点,150多名官兵昼夜奋战,装卸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万余顶救灾帐篷,为全市受灾群众安置提供了及时有力的保障……
三军将士齐上阵,抗震救灾撼山河。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战场上,雅安人民看到:雅安预备役团全体官兵坚决听党指挥,服从命令,正以“能打仗、打胜仗”的军队时代风采,饱含“为了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不流泪”的无限情怀,谱写着预备役官兵英勇不屈、战无不胜和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共命运、同甘苦的时代战歌。
向启银 首席记者 王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