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系列报道之一 雅雨:滋润一方水土的甘露

来源:
2024-07-14 08:30
浏览:
收藏 打印

编前语:雅安,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丰沛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即日起,本报将在“新雅州”推出“文旅兴市”专题,从“雅”“古”“水”“山”等多方面展现雅安丰富的文旅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即将在雅安召开的2024四川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营造氛围。

人们提及雅安,总会说到雅安的一个特征:多雨。

雨,是上天赐予大地的甘露。“雨城”雅安,云丰雨盈,“天漏”不休。

雨城,这个如诗般美丽的名字,也承载着雅安独有的浪漫情怀。

雨水滋润了雅安的片片茶园

“雅州天漏”因何而来

“雨城”雅安,总是伴着蒙蒙细雨,遥望四周,青山翠绿欲滴。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很多地方生态环境恶化,雨越下越少。但雅安却云丰雨盈。气象专家介绍,雅安的雨有三个特点:降雨天数多,一年365天,雅安雨雾笼罩的日子有200多天;雨量大,雅安年均降雨量1800多毫米,在内地实为罕见;降水时数长,全年降水累积时数高达2319小时。

自古以来,雅安便有“华西雨屏”“雅州天漏”之称。

然而,雅安为何如此多雨?

民间传说,雅安是女娲在补天时遗漏的地方。

2009年3月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李肇星在会上回答台湾记者有关两岸交流的问题时,引用了“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我特别期待着尽早到我们国家美丽的宝岛台湾去看一看,我还从来没有去过。实际上,那是我的一个梦想。”曾经到过雅安的李肇星说,“多少年以来,我走到许多地方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我们祖国那块宝贵而又美丽的岛屿。比如说我到我国青海省出差的时候,见到一座山叫‘日月山’,不知道为什么,我在那里想到的就是日月潭。我在读书的时候也会经常想到台湾。我读到‘女娲补天’的故事,里边说到女娲补天的时候,当然很认真地工作了,但是她还有一块地方忘了补,这块地方就是中国的一个风景名胜区,叫雅安。那个地方下雨很多,因为那个地方的天没有补好,漏水。这个神话继续往下说,女娲忘了补那块天,是因为她把两块建筑材料郑重地送到了远方,把本来要补雅安上空的那两块非常漂亮的、质量非常高的材料运到远方,就是今天的台湾岛和海南岛。”

雅安多雨也有史料佐证。

隋仁寿四年(604年)置雅州,那时便有“多雨,天无有三日之晴”之说。唐代诗人杜甫有诗曰“地近漏天终岁雨”,诗人李商隐亦感叹“何当共剪西窗烛,巴山夜雨涨秋池”。

褪去神话色彩,我们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解释。

雅安的西侧,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面是平畴千里的四川盆地。翻开地形图,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雅安处于这两种天壤之别的地貌环境之间。高原下沉气流和盆地暖湿气流的交互影响,再加上从印度洋来的南支西风挟带大量暖湿气流,被迫绕高原东移进入雅安境内,这几种气流相互作用,致使雅安不但雨日多、雨时长,且雨量大。

进一步探究,雅安西面是高大雄峻的二郎山,西北方是险峻的夹金山,南部有大相岭横亘,只有东面一个出口。“喇叭”状的地形构成,导致暖湿气流只进不出,一到夜间,山上的冷气流下沉,冷暖气流一经交汇,便下起淅淅沥沥的雨来了。

这也是雅安为何夜雨较多的原因。

雅雨连绵滋养万物

水,生命之源。充沛的降雨,让雅安这座城市充满勃勃生机。

从嬉戏青衣江的中华秋沙鸭,到深居大山的绿尾虹雉;从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珙桐,到全球面积最大的桂花家族野生群落短丝木犀。

雨,让雅安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甘露普降,竹叶得以肆意生长。作为大熊猫最钟爱的食物之一,茂密的竹林为大熊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青山碧水、尽涤尘虑的雅安,成了从远古洪荒而来的大熊猫生存的“天堂”。

1869年,法国生物学家阿尔芒·戴维来到夹金山西麓的邓池沟,遇到了那只让他名垂千古的“黑白熊”。

1869年5月4日,阿尔芒·戴维与川金丝猴见面。金丝猴目前只有5个种,4种是我国特有种。川金丝猴是最早被发现并在科学上定名的金丝猴,也是现在金丝猴家族里最为繁盛的一族。

百年之后,科学家对阿尔芒·戴维采集的标本进行全面梳理,发现戴维两栖甲的产地,其实也和大熊猫一样,来自宝兴。1995年8月,研究人员在海拔2300至2400米的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找到戴维两栖甲的成虫和幼虫。

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先后五次踏入雅安,进行植物标本与种苗采集,从包括雅安在内的中国西部,将大量植物引种到西方。他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和“花卉王国”,并感叹“如果没有早先从中国来的舶来品,我们的园林和花卉资源今天将会是何等可怜”。

150多年来,中外学者在雅安发现命名动植物新种700余个,雅安是模式标本种最多的地级市,其中以雅安地名命名的新物种有160余种。

如今,雅安已经成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被中外生物学家誉为“动植物基因库”。

雅雨悠扬滋润生活

绵延的细雨滋养着雅安两片绿叶——茶叶和竹叶,从而让雅安拥有两张世界级名片,蒙顶山茶千年茶香依旧,大熊猫文化从雅安走向世界。

据气象部门长期实地观测,蒙顶山茶产区的年均降水量为1774.3毫米,年雨日均达218天以上,生长季节内的降水量占全年的84%至96%。

就茶树生长而言,蒙顶山的降雨无疑提供了极佳的条件。不但降雨多,而且时空分布比较均匀。绵绵细雨让蒙顶山云雾弥漫,太阳光散射增多,有利于茶树生长。加之适宜的光照、地形和土壤,造就了“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的美誉。

微雨细然,纷纷坠入江中,雨雾朦胧,自成一景。每年三四月,青衣江底部的砾石和细沙上密布着鱼卵,那些被强劲水流冲入石穴的幸运儿得以发育。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一种雅安特有的鱼类在这里诞生了。

雅鱼,古称嘉鱼,正式学名为冷水重口裂腹鱼,生活在激流河滩之中的雅鱼,以岩浆为主食,生长极其缓慢。

唐代杜甫称“鱼知丙穴尤为美”,可见雅鱼之美味。因为鱼头处那一个形似锋利宝剑的带刺骨头,雅鱼又有了吉祥如意、辟邪护佑之意。

一食一饮,雅雨不但滋养着这片土地的生灵,雅雨所孕育的一切也滋润着雅安人的生活。

独特的地理环境给了动植物选择在此生息繁衍的“先天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千百年的历史交融,孕育出雅安独有的文化。

女娲雕像,面朝城市、背靠青衣江,手托五彩石,呈即将腾飞状……由“女娲补天”衍生的雅雨、雅鱼、雅女“三雅”文化,在雅安清晰可寻。

传说中,雅安女子是女娲后裔,天生丽质,颇有灵气,犹如璞玉,虽未雕琢而自有风情。她们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像碧峰峡中清澈的流水,有一种无言的温情和从容的镇静。淡然一笑中,一座城的精神与气质若隐若现。 

本报记者  鲁妮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