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妈妈”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大熊猫保护事业
小时候,出生在夹金山下的她,与大熊猫生活在同一片蓝天。在雅安,她听着大熊猫的故事长大,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求学生涯;
成人后,来到斧头山下的她,与大熊猫工作在同一方土地。在成都,她每天都跟大熊猫在一起,成为了世界知名的“熊猫妈妈”。
让大熊猫的子孙后代越来越多
2022年早春二月,地处四川省荥经县的大相岭依然是白雪皑皑。在大相岭深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这里建立了“四川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侯蓉的一双“儿女”——大熊猫“星辰”“和雨”已在这里野化训练了三年多,她不时要过来看看。
侯蓉的老家在宝
侯蓉在大相岭
当时,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大熊猫繁育方面已有一定名气,她的前辈张安居、何光听、李光汉等科研人员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刚参加工作的侯蓉暗暗下决心:不能躺在老一辈的成绩上睡大觉,应接过他们手中的“火炬”,把大熊猫的繁殖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但当时没有本交的雄性大熊猫,
侯蓉是学动物医学的,动物繁殖是个陌生的领域。后来,侯蓉到广西农业大学进修动物繁殖。在那里,她才第一次接触到动物胚胎精子。
1996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得到了国家计委支持,投入300万元,开始建立大熊猫胚胎工程实验室,由侯蓉和张志和具体负责实施这一项目。
有了实验室,就有了一个好的科研平台。在侯蓉和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大熊猫繁育取得了成功,从1987年到1997年的十年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共繁育大熊猫34胎50仔;1997年后的十年间,繁育48胎70仔。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工繁育基地之一。
由于侯蓉在大熊猫繁育上的突出贡献,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她为“熊猫妈妈”。侯蓉也非常喜欢这个称呼,因为在她眼里,那一
侯蓉的“孩子”长大后,大多以“和平友好”使者的身份,参与到国际合作研究中,遍及世界各地,侯蓉跟着她的“孩子”也走出了国门。
大熊猫“洋洋”和“伦伦”1999年旅居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6年后还没有自然交配的迹象,“伦伦”对“洋洋”根本“不来电”,人工授精也不见成效。于是亚特兰大动物园向“洋洋”娘家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求助。2006年3月,侯蓉受命来到美国,她克服重重困难,利用创新技术,在美国、加拿大等国专家多年努力均未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侯蓉让9岁的大熊猫“伦伦”首次成功产下幼仔,赢得了国外同行专家的尊重,为中国赢得了荣誉。侯蓉也被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特别授予“杰出贡献奖”。
让恢复野性的大熊猫重回山林
大熊猫真正的家在野外,让大熊猫回归自然是一切努力的终极意义。2018年12月6日,“四川大相岭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投用揭牌暨大熊猫入住仪式”在四川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举行,大熊猫“和雨”和“星辰”入住该基地,在这里接受进一步的野化训练。这意味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大熊猫野化放归工作进入新阶段。
从2008年起,侯蓉连续当选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
让侯蓉最难忘的是,
2017年3月8日,
侯蓉回答说:“有171
侯蓉回答说:“大熊猫放归的工作,我们正在做。”
虽然时过多年,
随着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火爆全球,“冰墩墩”等大熊猫形象被国内外民众喜欢,让侯蓉感到很开心。不过,她眼中的大熊猫却和普通人的视角不太一样,“我更多的是关注大熊猫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未来还有什么风险和隐患。我不会特别关注哪
“100多年前,大熊猫从雅安走向世界。我与大熊猫同一个故乡,无比自豪。今天,我和我的同事所从事的工作,又是让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在雅安重回大自然,更是非常骄傲。”在侯蓉看来,大熊猫的繁殖和育幼等问题解决之后,保护大熊猫最终的目标是帮助它们恢复野性,野生大熊猫的保护是更重要的层面。
2
侯蓉说:“国家公园保护的是完整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天然栖息地,是我国保护强度、保护等级最高的自然保护地。随着我国动物保护的科研进展和自然保护理念的转变,我们的科研工作也逐渐从单一物种的小保护延伸到整个生态环境的大保护。”
眼下,侯蓉和同事要
本报记者 高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