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环境变化大 产城一体前景阔——写在雅安市城房重建任务全面完成之际(下)

来源:
2016-01-01 12:13
浏览:
收藏 打印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民以居为乐,居者有其房”,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于生活最朴素的愿望。

  翻开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时间表,每一页都浸透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体现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科学运筹。

  城乡住房重建就是“首位”民生大事,是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全市33696套城镇居民住房重建任务全面完成。

  住房环境明显改善

  “分房了,分房了。”2015年12月29日,对于芦山县的群众郭秀清来说是一个大喜的日子——芦山县城房重建安居房分房开始。

  作为芦山县第一批抽到新房的城镇居民住房重建户,83岁的王光槐很高兴,“准备马上装修,争取年后早点搬进新房”。

  分房时,政府对瘫痪、残疾等患有疾病的重建改造户采取了“适当照顾原则”。当天,包括王光槐在内的芦山县197户城镇居民住房重建户特殊优先分配对象,全都抽到了满意的新房。

  “政府帮我们建起了新房,开启了新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怀感恩,谋划好自己的生活。”王光槐表示。

  早在十几天前,天全县首个建成竣工的“4·20”芦山地震城房重建安置点——文笔花园就已经开始分房。

  4栋1单元5楼2号,刚刚抽完房,业主丁丽丹就迫不及待要去看看,自己的新家到底是什么模样。

  客厅、卧房、厨房……合理布局让丁丽丹非常满意。她说,以前一家五口居住的房子非常矮小,周围被高楼包围,平时基本上见不到阳光。灾后重建,天全县五大片区改造,合理的房屋面积置换政策让她们一家实现了住进新房的梦想。

  在石棉县新棉镇广元堡社区,庞荣全家中收藏着两组于他而言意义非凡的图片——重建前后社区对比照。

  “低矮、狭窄的小平房是地震之前的景象,那时,整个小区拥挤不堪,道路不畅,绿化不兴,家家户户的居住条件十分简陋……”

  年过花甲的庞荣全是一名摄影“发烧”友,听说棚户区要改造重建,特意前往后山,给居住了几十年的老社区留了个影。

  老照片的右侧,陈列着重建小区的新照片,有全貌,有道路、绿化、停车场、门卫室等社区小景,还有活动中心和应急避难广场。

  ……

  灾后恢复重建以来,我市坚持把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放在突出和优先位置首位推进,坚持把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公共服务重建、基础设施重建、产业重建和生态重建相结合,切实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住上好房子。

  截至2015年底,城房重建全面达到“拆除外架,水电气通,入户道路通,完成样板间,分房到户,可以内装”的完工标准。

  总体来看,通过两年多的灾后恢复重建,全市城镇住房配套设施水平明显提高,住房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灾区群众家家有房住的目标。

  社区引导

  党员带头群众参与

  房子建好了,如何管好?

  2015年12月28日,雅安市雨城区灾后重建城房建设“锦绣华庭”交房仪式举行。

  葱翠欲滴的鲜花绿树、完善的配套设施、便捷的地下停车场……即将入住“锦绣华庭”的910户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小区不仅建得漂亮,地理位置也很好,附近有学校、有医院,生活很方便。”“锦绣华庭”的业主代表彭川表示,他已经联系好装修公司,期待早日搬进新房。

  彭川还有一个身份,在小区物管公司——雅安市嘉德物业有限责任公司任职管理人员。

  结合沙湾村面临农村转社区、农民变居民的情况,雅安市嘉德物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沙湾村两委的领导下,采取“村两委+物业管理公司”的新型物业服务模式,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解决了本地劳动力。

  这种模式早就在我市其他县(区)进行了实践,石棉县的广元堡社区就是一例。

  “我们从小区内居住的党员中公开选举代表成立楼院党小组,从每一栋楼中选举一名楼长,每一个单元选举一名单元长,实行‘党小组联系小区——楼长联系单元——单元长联系居民’的管理机制。”广元堡社区党支部书记林庆永介绍,通过层层选举负责人,搭建小区自治管理桥梁,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在小区里,楼院党小组和自管委代表群众参与日常管理,但二者之间各有分工。“楼院党小组负责政策宣传、活动组织;自管委负责监督管理、检查卫生等。”林庆永说,二者分工虽不同,但联系紧密,楼院党小组和自管委是群众坚实的后勤保障,他们对小区情况最了解,最能快速开展工作,对营造小区和谐环境和氛围有促进作用。

  在灾后重建中,我市充分发挥重建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的作用,强化群众重建主体意识,激发群众感恩奋进动力,积极推行“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恢复重建新机制,加快推进灾后重建。

  市房管局局长张云贵介绍,我市将继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小区品质,强化后续管理工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促进安居房小区居民同其他社区居民共享公共服务,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产城一体”

  未来可期

  对于宝兴县灵关镇的村民蒲明芬来说,最近有两件喜事。

  第一件:她从一名长期务农和外出打零工的农民,转身成为一名磨板流水线上的工人,每月3千多元的工资,让她守在家门口就有了稳定收入。第二件:她家的新房正在装修,就要搬新家了。

  灾后重建伊始,宝兴确定了灵关新城作为县域经济中心与商贸中心、大理石综合产业城、熊猫故乡南大门,兼具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等业态的综合型城镇新定位。

  蒲明芬新家所在的新场城房安置点,如今已提档升级为“新场石街”,在打造街道景观时,将用上宝兴现有的各类石材品种。

  “这样打造不仅有特色,而且也会激活小区内商铺的潜在价值。”对于未来的生活,蒲明芬充满了希望。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重建是机遇,产业是希望,奔康致富才是最终的目标,在我市,产业重建和房屋重建同步推进。

  从绿茶飘香的茶祖故里,到巍巍夹金山下;从风景秀美的青衣江岸,到滔滔大渡河畔……在灾后重建中,我市立足优势资源和发展定位,将城镇住房重建与旧城改造、新城建设相结合,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项目、拓展增收渠道,一个个新型城镇崛起、一个个城镇体系复苏。

  看着身边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待到春天梨花绽放时,这里一定会很美,欢迎你们来赏花!”“感党恩,惠民政策暖万家;建新居,千秋业绩万代传”……公路旁、新居上、家门口,一条条标语正表达着群众的心声!

  我们相信,随着城房重建的顺利推进,一个个“安居梦”将逐步成为现实。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熊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