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牢民生安全“双底线” 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雅安现代化建设“总抓手”的实现路径系列报道(四)
今年3月,在市级领导干部和县级主要负责同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读书班上,市委提出雅安现代化建设“总抓手”的实现路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兜牢民生、安全“双底线”。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是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安全稳定是现代化建设的底板,两者都是必须兜牢的底线任务。
民生、安全“双底线”聚焦防风险补底板,是雅安现代化建设的落脚点和安全阀。
民生实事落地有声
给群众更多幸福感
现代化意味着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更高品质的生活。
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小区大院整洁舒适、政务服务高效优质、健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紧密
“医生,请帮看一下心电图检查结果。中年男性,体重超重,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平时无明显症状,是否有必要进一步检查、治疗?”在雨城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微信工作群里,时常有来自各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生向雨城区人民医院专家进行问诊。专家在接
看病不出区,百姓得实惠。近年来,我市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着力在优化资源、共建共享、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实现“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让市民在家门口“能看病、看好病”,不断提高基层群众就医幸福感和获得感。
“以前要三个部门来回跑,反复提交材料,办理时间长,没想到现在竟然这么快。”在市政务服务大厅社保窗口,杨女士正在为员工办理退休手续。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不到20分钟就办结。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事,紧紧围绕“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我市破难题、建机制、打造亮点,稳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加快推动行政审批“简而再简”、营商环境“优而再优”、服务群企“好上加好”。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目标,优化营商环境为准则,在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中,
随着我市“一件事一次办”工作的不断深化,政务服务变得更有“速度”和“温度”。
干净平坦的路面、整洁亮堂的楼道、规范的大院管理制度、设施完善的休闲区,在雨城区东城街道上坝路社区,处处可见居民在健身区锻炼身体,老人在大树下乘凉聊天,孩童在休闲娱乐区嬉戏玩耍。
作为四川省文明社区,上坝路社区积极探索、主动作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广泛引导社区居民讲文明、树新风,民主自治不断深入,让居民生活更幸福。
“小区安装电梯后,太方便了,更有助于老人上下楼。”上坝路126号大院居民赵女士表示,乱堆乱放、私搭乱建等现象早已
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责等方面,我市坚持人民至上,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动民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共同富裕相适应,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增进民生福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实事“托”起了雅安人民的幸福。
“软硬兼施”守护安全
给群众更多安全感
随着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我市成功创
电信网络新
一组组数据是我市不断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落实,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
雅安是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三大断裂带
安全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灾害风险防治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灾减灾救灾相结合,加快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翻开雅安防灾救灾大事记,一系列体制机制让应急更
防范化解风险一刻也不能放松。我市如何全力推进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谱写防灾减灾救灾新篇章?
“我们将以更加贴近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服务理念、更加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更高的灾害监测预报质量、更强的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切实守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雅安市应急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多个服务事项,太方便了。”去年8月,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导,汉源县坚持党建引领、县委
“过去,群众咨询一个问题,跑了这家单位跑那家,现在
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汉源县探索的这一基层治理新路径,将矛盾化解在前端、问题解决在基层、风险防范于未发,是我市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一个缩影。
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安全感不仅仅体现在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上,还有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和众志成城的凝聚力。
国家安全、“钱袋子”安全、营商环境……都是群众关注的焦点。
我市相关部门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倾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凡是冒充网购客服退款的都是诈骗……”如今,不少市民进出居住的小区,便会听到大喇叭播报的反诈知识。诈骗套路不断翻新,电信诈骗频发,雅安公安机关通过大喇叭等多种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织牢安全稳定保障网,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动新时代新征程雅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旸 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