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惠民直指8万农村特困人口
包括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对城市低保实施动态管理,是今年惠民行动内容中低保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在涉及民政系统的惠民内容中,包括将44621个农村困难人口纳入农村 最低生活保障、解决600户无房户房子问题、实现千名五保户集中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4万余人等,将有8万余人(次)农村特困人口在惠民行动中直接受益。记者昨 (3)日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我市力争11月份全面完成惠民行动涉及民政系统的相关目标任务。
惠民目标:
把符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城镇居民纳入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累计人均水平不低于81元;农村低保保障对象达到4.4万人,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20元;把符合 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新(改)建农村中心敬老院13所,新增床位550张,“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20%;新建市福利院和一所儿童福利院,城 市国家办老年社会福利机构的床位数增加110张。对农村“五保”户中的无房户、危房户和农村特困户中的无房户进行新建和改造,解决农村特困无房户和受灾群众住房困难问题 等。
——摘自《2007年度十大惠民实施目标》
高起点:
行动目标高于计划目标
“我们泗坪也要建敬老院了!”消息在泗坪不胫而走。人们奔走相告:“在农村建敬老院是写进了市政府工作报告的,不是玩笑,五保户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了。”前不久,荥经县 政府批复有关部门,将泗坪乡政府现有闲置房、原泗坪中学30000平方米的用房改建成农村敬老院,以安置60名五保户,并对他们进行集中供养。此次该县实施惠民行动将建 起2所农村敬老院。此前,该县已将原庙岗乡政府的办公用房资产无偿划拨用于建新添中心敬老院。
我市在农村建敬老院并非始于今年。2006年,天全县和源乡并入始阳镇后,该县委、县政府就利用闲置资产建立了该县第一所规范性社会福利院(俗称敬老院)。一个个残 疾人、孤寡老人、孤儿在那里享受到家的温暖。今年大年初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青林到该院看望慰问生活在那里的30多名五保供养对象时,对我市开展的此项工作给 予高度评价。
“芦山的太平敬老院、宝兴的中坝敬老院等共13所农村敬老院的建设地点已基本落实,相关手续也正在加紧申报办理。”据有关部门负责人解释,“十大惠民行动”计划建 12所,现在把目标订在了13所。
记者采访了解到,相关惠民行动目标均高于计划。新(改)建农村敬老院“新增床位500张”提高到550张,“集中供养率达到15%”提高到20%。有关负责人坦言,惠 民是永恒的主题,不怕做得多,就怕做得少,“工作上有高标准,行动上有高起点,才能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高标准:
逐县督促检查实施环节
“实际上,惠民行动早就开始实施了,做准备、搞调查、做方案,等等,无一不是为了把工作落到实处。”昨(3)日,正在就各县区进一步实施惠民行动而召开党委会议进行研 究的有关负责人直言,惠民行动涉及民政系统的工作是否还有没有展开的?资金落实情况如何?完成目标任务的时限确定得怎样?责任是否明确?“这些都是最具体、最要害的事,我 们已经决定,本月分组赴各县区进行调查了解、指导督促。”
“3月份,全市农村已有2534名农村特困对象被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该负责人介绍,而我市城市低保工作基本实施的是“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1至2月,全市新 增纳入城市低保的人数为237人,而减少的有304人,两相比较,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据了解,之所以出现“负增长现象”,原因在于有关部门在工作上高标准,坚持把“办好惠民好事”放在首位,未雨绸缪,加大了管理工作力度,在解决城市低保“能进不出”问 题上下苦功,把已不符合城市低保标准的对象严格“过滤”,切实把新出现的特困对象纳入了城市低保中,力求办好事赢得最佳社会效益。
记者彭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