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展现“老区新貌” 镌刻精神丰碑
本报讯(市融媒体中心 曹莉雪)5月15日下午,“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雅安行走进“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全面了解“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灾区人民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
芦山县,这座镶嵌在四川大地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拥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芦山更是一片红色热土,1935年至1936年,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先后在此驻留7天与108天,革命的火种在这里点燃,革命的精神如同不灭的灯塔,传承至今,成为“老区新貌”这幅绚丽画卷中浓墨重彩的奋进底色。
“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静静地矗立在芦山县汉姜古城之中。纪念馆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展览面积3880平方米。这座纪念馆,不仅是芦山人民铭记历史的地方,更是向外界展示芦山坚韧与奋进精神的窗口。
走进纪念馆,展厅的设置独具匠心。它以“新路·新生活”为主题,精心设置了抗震救灾厅、科学重建厅、幸福生活厅三个展厅。
抗震救灾厅里,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真实的物件,生动地记录着应急抢险时的惊心动魄、救援安置时的温暖瞬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场紧张而又充满大爱的救援现场。
科学重建厅则全面展示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全过程,从规划蓝图到实际建设,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科学规划与智慧决策的力量。
幸福生活厅里,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充满生机的场景,真实地呈现出“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实践所带来的丰硕成果。
这座纪念馆兼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等多重身份,在灾难过后开启新生活的今天,纪念馆始终坚守着铭记灾难、弘扬精神、教育公众的宗旨,向社会传递着灾害应对的科学理念,让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够更加从容、科学地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