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筑基 居民当家——汉源县汇福苑小区探索依法自治新路径纪实

来源:
2025-09-30 17:44
浏览:
收藏 打印

道路干净平整,车辆在划定的车位里整齐停放。清晨,几位老人悠闲地坐在议事亭里品茶;傍晚,法治文化墙前常有居民驻足交谈。在汉源县汇福苑小区,这样的和谐景象已成为日常。

然而几年前,这个破产企业安置小区还是另一番模样。“路面坑洼、楼道堆杂、垃圾随处可见,说起自己的家园,大家都忍不住摇头。”居住在此七八年的老居民王提感慨道,“如今卫生、秩序都规范了,邻里关系也特别暖心。”

这一转变的密码,正是“依法自治”四个字。近年来,小区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不主导、群众当家不旁观”的治理新路,让居民真正成为小区的“主人”。

从“无人管”到“有序治”,法治框架是基石

小区的蜕变,始于一套清晰的法治框架和自治机制。

“我们构建了‘党建引领+居民主导+法治护航’的治理架构。”滨湖社区党委书记尹儒松介绍,通过“镇—社区—小区—楼栋”四级党组织体系,以及“小区党组织+联包单位+业委会+社会组织”四方联动机制,党的领导深度融入居民自治全过程。

业委会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并实现党支部书记与业委会主任“一肩挑”,确保决策执行顺畅。60岁的王琼已在业委会服务五年,她的工作日常就是最好的例证。

“喂,师傅,好久有空?想请您来调整一下小区的监控。”9月25日上午,王琼正在联系维修师傅。原来,居民王提的车辆在小区内疑似被剐蹭,找她求助。“大家都是小区的主人,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利。”王琼一边解决问题,一边告诉王提,同时也在业主群发出提醒。

物业费收取曾是治理的首个难关。“没有物业突然要收费,居民难免抵触。”尹儒松说。通过党员带头、广泛征求意见,小区逐步推动居民接受“花钱买服务”的理念,并制定《小区居民公约》等五项制度,将收费和资金使用纳入法治轨道。

老住户陈龙对此深有体会:“停车费收多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经过充分讨论,业主们就每年120元的停车费达成一致。这种协商共治的方式,被陈龙誉为“最好的物业管理”。

从“有矛盾”到“有温度”,“法治+”是关键

自治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依法而治。在汇福苑,法治成为化解矛盾的“金钥匙”。

去年安装电梯时,民主机制再显成效。“安装电梯方便了高层,但也要照顾好低层。”住在高层的陈龙说。经过三四次透明协商,居民顺利商定了对低层住户的补偿方案。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法治的持续引领。小区不仅打造法治文化墙、普法宣传栏,还组建“网格员+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队伍,让居民遇到问题知道“找法”。

针对电梯加装、飞线充电等治理难点,小区通过“坝坝会”、法律讲堂等方式解读政策,引导居民理性协商。由热心老人组成的“银发和事佬”队伍,以“拉家常”方式调解纠纷十余起,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楼栋,温暖留在小区”。

据统计,居民主动选择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比例,已从60%提升至80%。

从“旁观者”到“当家人”,议事亭里焕新风

真正的自治,关键在于居民的广泛参与。居民议事亭的变迁,是小区自治活力的生动体现。

今年6月,在汉源县司法局支持下,议事亭落成。7月,小区热心居民赵爷爷和老党员赖洪友提议加装门和玻璃,经讨论迅速落实。如今,议事亭已成为小区活力中心:有事时在此协商,无事时下棋打牌,充满生活气息。

汇福苑推行“提事、议事、决事、办事、评事”五步议事法,从环境卫生到电梯加装,事事居民自主商议。每月“阳光议事日”已解决停车管理、楼顶养禽等17项难题。

通过“五联创建+评分管理+爱心积分”机制,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可兑换服务,有效激发“主人翁”意识。财务透明更赢得信任,物业费收缴率从85%提高到100%,居民参与率从35%跃升至78%。

从“怨声多”到“笑语盈”,汇福苑的实践表明,用法治凝聚共识,以民主激活参与,靠透明赢得信任,正是老旧小区焕发新生的关键所在。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晓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