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支持服务新村建设——我市市级部门积极思考谋划新村建设推进工作
“学取真经,赶超先进,全力推进新村建设,树立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雅安样板。”
日前,在全市新村建设学习考察总结会上,市级有关部门就如何借鉴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各地实际,加快推进新村建设给出了自己的思考、谋划和举措。
市委农工委
思考
高度重视加强规划
结合省第十次党会代会关于新村建设的重要精神,以及这次学习考察的体会,我市新村建设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新村建设。二是进一步做好新村规划。三是规划的新村要努力做到功能齐全、设施齐备。四是新村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防止大拆大建和加重农民负担的现象发生,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正确引导农民建房,切实保护农民建房的积极性。五要强化规划的控制功能,在已规划新村建设的区域内,不能再审批分散建房。
谋划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综合抓手
要把新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综合抓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各县区要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及工作进度,市级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能分工及支持重点。工作情况应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以考核促进新村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要科学定位,突出雅安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突出雅安的生态文明元素,高起点、高水平搞好新村规划设计。要严格按照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要求,以打造具有雅安特色的生态村落为核心,综合考虑村落民居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衔接配套,切实做好规划设计,充分体现田园风光、生态雅安和川西民居风格。要将便民服务、教育培训、医疗计生、文化体育、综治调解等纳入规划范畴,着力改善新村聚居点农民的生活条件。要强化规划的控制功能,在已规划新村建设的区域内,不能再审批分散建房。在规划外的区域,也必须严格按照政府规定的图纸来建设。在规划进度上,今年底前全面完成以县为单位的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新村(聚居点)的具体规划设计。
举措
抓好示范带动由点及面
各县(区)要按照“示范带动,由点及面”的思路,抓好新村示范点的建设。在示范点建设中要注意处理好:一是新村示范点建设要有亮点,功能设施要齐全,能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二是示范点具有可复制性,能够在面上逐步推广。三是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到新村建设中来。四是持续壮大富民增收产业支撑。新村建设产业支撑是基础,农民增收是前提,不能放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北茶竹、南果蔬”的总体布局,从区域自然地理、现有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出发,重视比较优势的发挥,因地制宜,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壮大茶叶、林竹、优质果蔬、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力争各地都能形成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支撑。五是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对新村建设的投入。同时,应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要按照统筹规划、渠道不变、性质不变、用途不改、各司其职的原则,积极整合产业基地强县、土地整理、人畜饮水、移民工程、地质灾害搬迁、扶贫救灾、工业集中区征求搬迁安置等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向示范片倾斜。在连续不断地增加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形成最大的放大效应。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信贷融资、激活社会资本,发挥整体效益。
市发改委
思考
新村建设步伐急需加快
当前,全市新村建设加快推进。各县区和市级相关部门在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同时,把新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综合抓手,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原则,突出生态优势和特色,扬长避短,将生态理念融入其中,着力打造具有雅安特色的生态村落。重点推进新村规划、农房建设和风貌塑造,积极探索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村落民居面貌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由于投入的不足,部分地方农田水利、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改善和提高,新村建设步伐急需加快。
谋划
全力争取项目资金
发改委的工作职能,重点在农村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上。2012年,市发改委将高度重视,履职尽责,全力做好全市农村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方面的项目资金争取,加快推进全市新村建设。
举措
加大投入加强协调
做好新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
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继续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中央、省预算内支农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的投资规模和比重还会继续增加。市发改委将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省、国家发改委的衔接,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抓紧其他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的项目衔接,尽快争取到位。
2013年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的涉农项目建设计划,目前已陆续开始申报,市发改委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和县区,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抓紧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以争取国家、省最大限度的资金支持。其次是加强协调,做好新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县区是项目实施的主体,能更好地发挥资金的整合作用。因此,各县区应加强新村建设项目的整合力度,发挥整合效应。我们将配合县区做好相关工作,一是发挥部门的协调作用,做好部门、项目业主的协调,整合建设资金。二是加强调研,发挥中央、省预算内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和整合各方面资金,支持新村建设。三是加强中央、省安排的建设资金管理,把资金用到农村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建设的主要任务上,推进新村建设。
首席记者 王大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