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雨城区积极探索党代表日常行权的途径和形式
雅安市雨城区自2002年试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以来,积极探索党代表闭会期间日常行权的途径和形式,不断健全制度体系、丰富活动载体、搭建组织平台,使代表权利更大,作用发挥更充分,党代表的责任感、使命感、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争当党代表已成为基层党员的政治追求。
健全制度体系,代表履职行权“有法可依”。党代会常任制的核心是日常行权,雨城区建立了以《代表大会工作办法》为核心的“1+X”制度体系,逐步出台了《代表活动制度》、《代表提案制度》、《“三联”(委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联办工作制度》、《区委委员、纪委委员、党代表询问和质询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健全了党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代表行权有了制度保证。试点以来,全区共有80人次的党代表列席了区委常委会、全委会,党代表全程参与了公开选拔乡科级领导干部、干部选任,公开招考公务员、社区工作者、抗震救灾等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工作。
丰富行权载体,代表日常工作“有事可理”。为促进代表日常行权活动的有效开展,区委不断丰富代表行权载体,让代表在日常工作中充分行使监督、建议权。一是定期组织代表团活动。年初,区党联办在征求各代表团意见后,制定年度活动计划,区党代表工作委员会组织代表视察调研、召开座谈会,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形成书面建议书为区委决策提供参考。7年来,全区6个代表团在区内外开展专题调研活动31次,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对统筹城乡发展、灾后重建、基层组织建设、文化产业、林竹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等进行了专题视察调研,针对有关工作形成代表团书面建议书10份,调研报告6份,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120余条,促进了全区重点工作和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开展“党代表接待日”活动。对党代表接访活动实行“定人、定时、定地”,确定每月5日为党代表接访日,党代表下到基层,与基层党员群众“面对面”交流。黄云川代表在新康路社区接到东大街38号居民楼受损严重的反映后,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迅速完成了对大院的危房鉴定,将院内所有居民安全转移。今年上半年,全区已开展党代表接访工作5批次,参与代表180人次,接待来访群众600余人,协调解决问题100余个。三是落实“三联”制度。区委委员联系3名党代表和1个党支部,区党代表联系3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3户群众,形成了广泛的“党群联系链”,拓宽了下情上报和上情下达的渠道,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六年多来,代表先后提出提案和意见建议263件(条),办理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100%。四是广泛开展“七个一”活动。即“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反映一个重要问题;联系一个党支部;帮扶一名困难党员;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办一件实事;半年到选区调研一次;定期到选区接访一次”。
搭建组织平台,代表作用发挥“有权有责”。为使代表的行权工作有权有责,区委成立“党联办”,设立三个委员会,通过述职测评、社会参与等形式,使代表充分发挥作用。一是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成立了区党代表联络办公室,配备了人员编制,具体负责代表的联系和服务工作,积极组织代表开展活动。党代会和代表活动经费在区财政列支,区委每年为代表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工作经费,从组织、经费、时间等方面为代表行权提供了保障。二是设立党代会内设机构。为代表发挥日常作用提供了组织保障,代表大会设立代表监督委员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和决策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代表的监督、组织和决策作用。每年组织开展委员向代表,代表向党员的述职评议。三是建立履职评议体系,形成了定期述职评议制度。全区开展两委委员和代表述职评议766余人次,参加党员3.2万人次。通过提案表彰会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了代表参与决策、监督、参谋和桥梁的作用,使党内基层民主富有生机活力。(审签领导: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