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梦想正绚烂———市第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水电经济工作回顾
大自然雕刻出的雄奇山峰与奔涌河流,赋予雅安独特的优势——日夜川流的青衣江、大渡河两大水系涌动着全市约1600万千瓦的水电资源。雅安人一直在寻找一个途径,唤醒 沉睡的宝藏;雅安人一直在倾力实现一个梦想,将丰富的水电资源最大程度地转化成资本……
上世纪八十年代,华能入驻雅安,我市迈出了水电规模开发的步伐。
“奋战10年,水电装机1300万千瓦。”撤地设市3年后,2003年1月,雅安人酝酿已久的“水电之梦”开始变得绚烂——市委一届六次全委会创造性地提出 “11421”发展战略性思路,将“水电经济”作为推动雅安经济发展的“四轮”之一,摆在了首位;建全省“水电经济强市”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雅安人的思维中。沿着这个思 路,雅安的水电开发大戏拉开了精彩序幕之后,到今年9月,全市累计建成水电总装机614处210.34万千瓦,是2000年装机的2.43倍。其中,地方电力装机达 127.55万千瓦,是2000年的2.09倍。目前,全市还有在建电站123处670.44万千瓦。预计到今年底,全市水电装机将超过250万千瓦。
摸清家底 合理开发
毋庸置疑,水电是雅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而宏观面的能源短缺与清洁能源的发展前景,为雅安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十五”期间,雅安水电开发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2003年初,“11421”发展战略性思路刚一出台,市级相关部门就对全市水电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评价:我市境内可建电站736处,装机1322万千瓦。其中,可 建25万千瓦以上大型水电站6处816万千瓦,2.5至25万千瓦水电站37处350万千瓦,2.5万千瓦以下水电站693处156万千瓦。根据这一结果,各区县对部分流 域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设计。
2004年3月召开的全市水电开发及城市建设工作会后,石棉、天全、荥经、宝兴等县迅速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民间投资。石棉还采取了由县电力公司担保的方式,解决民营电 站贷款难的问题。
“只要水循环系统存在,水电资源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事18年水利工作的市水利局党支部书记李云忠将一幅“雅安市水电资源分布图”挂在办公室墙上,上面标示出了 全市目前已建和在建的120多处装机5000千瓦以上的大小电站。
资源变资本 形成产业链
今年6月,芦山县成功竞卖11个电源点开发权,成交金额67.6万元,为底价的2.85倍,超出底价43.86万元。实际上,早在2003年,我市包括芦山、石棉在内 的多个区县就已在全省率先取消了行政审批,大胆探索水电资源市场化配置新途径,对电源点开发权实行公开拍卖、有偿开发。目前,累计拍卖电源点66个,收益达3863万元, 平均每千瓦收益达322元。
“不分所有制、不分市内外”的多元化投资模式,激活了大量民间资金,一大批水电站相继落实业主——从国家到集体再到个人,不同身份的业主,因为共同的目的而来,成为雅 安水电开发者与见证者。
目前,全市在建的电站中,来自市外投资开发的电站已达600多万千瓦,新一轮水电开发高潮已经掀起。以华能公司为例,在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已经起到不可忽视的拉动作 用,每年上缴税收过亿。据市水利局预计,2006年的水电工程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70亿元。
面对水电优势,天全、荥经引进和发展水晶、宝石加工产业,荥经县提出要建成中国压电水晶基地;石棉、芦山、天全、荥经等县还大力发展金属硅、铁合金等高载能企业;工业 园区引进和壮大艾华制箔企业……都极大限度地利用了本地水能资源,凸显了水电基地的优势。事实上,水电及其延伸出的高载能行业,已在雅安形成一个紧密而牢固的水电产业链。
“小水电代燃料”经济环保
充裕电力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小水电代燃料”使群众直接享受到水电开发所带来的好处。
石棉县回隆乡叶坪村的231户人家,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和微波炉。村民朱德祥家小楼的瓷砖外墙上,挂着一台空调外机。“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如 今,我们和城里人一样,生活都电气化了。这得益于水电资源的开发。”朱德祥说,这项工程让他们“烧锅不用砍一棵树”。
享受到这一好处的不只有叶坪村。去年,作为全国第一批“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天全县紫石、始阳等4个乡镇通过验收。
以“小水电代燃料”保护天然林和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市小水电开发的一大贡献。据估算,自1990年以来,此项目已使全市累计少砍伐活立木240多万立方米(折算),相 当于少砍天然林6000多亩。
水电支柱 效应尽显
业界人士就水电业的支柱效应开出如下账单:平均每千瓦水电装机可给电能产出和消耗地带来年产值1050元,年创税利637元。国税系统的统计显示,“十五”期间,全市 国税系统累计组织计划口径税收收入22.5亿元,年均递增23.4%。与“九五”期间相比,累计收入增长1.21倍,水电产业是主要增长点。
在它的强劲拉动下,1985年以来,我市GDP年均增长11.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9%。去年,全市水电固定资产投资达 到5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8.6%,拉动GDP增幅近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29元,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多人,电力及高载能产业直接提供 就业岗位3万多个。水利界人士感叹说,就水电这个行业在雅安产生的支柱效应,是其他地方都非常少见的。
根据我市水电开发规划,到2010年,全市水电装机将达到1000万千瓦,年发电量400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预计到2014年,我市水电装机容量达 到1300万千瓦以后,水电及其主要关联产业带来的GDP可达到350亿元以上,使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记者宋李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