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文化: 走向世界的精灵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成为外界认识雅安的一个桥梁。雅安作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被世人公认为大熊猫的故乡。
1869年,法国人戴维捕捉了一只被当地人称为“黑白熊”的活体后,将其关在木笼里饲养,观察、记录它的生活习性,并准备将“黑白熊”带回法国,向世界推荐动物界的新 种类。
戴维将“黑白熊”皮制成模式标本,论文也在当地一家颇有影响的自然历史研究杂志上发表,并命名为“大熊猫”。这个黑白精灵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这个冰川时代动物的发 现,成为了近年的一个奇迹,而这件标本也成为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引以自豪的镇馆之宝,并轰动全世界。
从此,大熊猫被外界渐渐熟知。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总理宣布中国政府同意将来自我市宝兴县,名叫“玲玲”、“兴兴”的大熊猫作为“国礼”送给美国政府和人民。两只 大熊猫在美国的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安家落户,当年就在全美掀起了大熊猫热潮。
大熊猫成为和平使者。
有数据为证。解放前,有多少雅安大熊猫输出国外已无从考证。仅从1955年起,国家先后从雅安市调出活体大熊猫136只,其中18只作为“国礼”由中国政府赠与美、 日、英、前苏联、法、德、朝鲜和墨西哥等国。
除了作为“国礼”外,百余年来,大熊猫为国际交流和科学研究立下了卓越功勋,雅安也演绎了一连串保护大熊猫的动人故事。凡是在“保护区”饲养的大熊猫,都是因为受伤或 其他原因失去自我生存的能力,由管理人员和当地老百姓从山上救护下来的。
1961年,联合国世界濒危野生动物基金会将大熊猫定为会徽,由雅安宝兴县用汉白玉雕制了十余个“大熊猫”运出国门,至今仍安放在“基金会”总部和各分部大门前。目 前,大熊猫被联合国世界濒危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珍稀濒危动物之首,全世界现存活量仅1000余只,雅安就有300多只,约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
在戴维逝世100周年之际,戴维家乡法国埃斯布莱特市与雅安市缔结为友好市。2003年埃斯布莱特市戴海杜市长,法国驻华大使馆参赞组一行再度来到雅安市访问,并在去 年捐款修缮了邓池沟教堂。江宇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