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需要我们 我们义不容辞 德阳援建干部在芦山
刘亮
科学重建,人才先行。今年8月,德阳市与芦山县签订的《德阳市对口援建芦山县“4·2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中明确提出:“为高效推进芦山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德阳市将选派一批专业技术干部组建援建队伍,支持芦山县灾后恢复重建。”
8月7日,德阳对口支援芦山县灾后科学重建的第一批干部带着德阳市党委政府的嘱托、带着德阳390万人民的真情厚意到达芦山,为芦山灾后科学重建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
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来芦援建的德阳干部们工作生活怎么样?日前,记者来到德阳援建干部驻地进行了采访。
主动申请 灾区重建需要我
“芦山旅游业发展大有可为。”说话的人叫刘亮,来芦山县担任旅游局局长助理之前,他是三星堆博物馆文物遗产部部长。曾经参与“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他,揣着一腔热情和满腹重建经验来到芦山参与文物保护和景区创建工作。
7月,三星堆博物馆下发援建人才选建通知,刘亮第一时间报名申请前往芦山。“2008年,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全国、全社会的力量都鼎力支持,帮助我们重建家园,让我们的生活又重新变得美好。现在,当芦山需要我们时,我们更义不容辞。”刘亮说,之所以参加援建,既是感恩,也是回报。
芦山重建需要刘亮这样的人才,但家中年迈的双亲和年幼的女儿也需要这个家中的“顶梁柱”。刘亮深知,重建非朝夕之功,到芦山参与援建,也许一年、两年,甚至三年。
在刘亮的百般劝说下,家人最终理解了刘亮的行为。“既然芦山援建需要你,你就去好好干!”年近八十的父亲嘱咐儿子。
“没关系,等援建队伍轮换时,我就来看你。”妻子也期待着成为援建工作者的一员,与丈夫在芦山团聚。
“爸爸,你不在时我就用微信联系你!”十岁的女儿宽慰刘亮。
有了家人的支持,刘亮收拾好行装奔赴芦山。
“芦山山清水秀,风景很美,文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这是我来之前没有想到的。”到芦山一周,刘亮就已经踏足芦山多个乡镇。文物和旅游专业出身的刘亮渐渐爱上了芦山的千年古风汉韵,也爱上了芦山青山绿水的如画风景。
“芦山旅游业的发展,要在景区公共设施、交通等硬件上下功夫。另外,对景区的宣传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单位,刘亮和芦山旅游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研判旅游发展现状,规划旅游发展途径,为芦山旅游业震后恢复振兴出谋划策。
芦山的文化旅游资源让刘亮倾心,芦山旅游局同事们工作状态的投入,也让刘亮感动。“大家为了能让芦山旅游事业发展得更好,都全力以赴。”刘亮说,和同事们熬夜工作的状态,让他想起2008年德阳灾后重建的场景,“德阳从地震中浴火重生,芦山也将和德阳一样重塑辉煌。”
从投入芦山工作直至中秋前夕,刘亮未曾回过家。身在异乡,女儿成为他的牵挂之一。
刚刚过去的中秋佳节,刘亮回德阳看望家人。“一个多月没见,女儿似乎又长高了。”刘亮说,此次回家之后,贴心的女儿也不时地黏着自己,“看着她快乐成长,我也能更放心在芦山工作了。” 记者 卫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