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打造川西交通枢纽的明珠
二郎山下的天全县,自古就是四川西部重镇。东接雅安市区和成都、西连甘孜和西藏,素有“进出川康咽喉”“青藏高原门户”“民族团结走廊”之称。国道318线运输大动脉贯穿该县,在该县境内长达90.87公里。
但至今为止,天全县有且只有这条道路作为唯一的出县通道。高速公路、铁路不通,现代运输体系匮乏,再加上国道318线为山重二级路面,以险远著称,运输通行能力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可以说,交通不畅问题已成为制约天全发展的瓶颈问题,打造便捷通畅交通成为天全人民最强的呼声。
2010年,天全县交通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相关安排,以交通枢纽为纲,继续抢抓灾后重建机遇,一边加速建设、一边排险保畅,积极投入到道路交通建设中,全面提升该县交通服务功能,立志尽快完善该县的道路网络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川西交通枢纽建设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枢纽为纲
道路网络再升级
“现在,全省的交通建设可谓‘风起云涌’,作为处在国道318线要段的天全,交通建设责任重大。”天全县交通局胡济均告诉记者,眼下,省委“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市委“以枢纽为纲,于极地奋起”战略新思路的出台,为天全县发展交通事业、推进经济发展、推进民生改善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按部就班必然坐失良机,固步自封必然止步不前。
面对如此良机,天全没有等,也没有慢。在枢纽建设慢进亦退的激烈竞争中,抓紧构建川西汉藏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大通道、繁荣大流通,缩短与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加快建设川康快速通道,增强天全对周边区域的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对天全显得极端重要和尤为迫切。
眼下,走在天全县,国道318线、城区公路、各乡村道路、县际公路上都有交通人忙碌的建设身影。
“今年,天全县将以国道318线为主线,逐步完善天全交通网络建设,完成‘六路六桥’的建设任务,启动和实施东融、西连、南下、北上的‘343’出县通道战略(3:横向积极争取川藏铁路和雅康高速早日开工建设和提升现有国道318线等级;4:向上再度提升天老路、梨三路两条公路等级和新建老场大庙至宝兴、喇叭河至宝兴两条县际公路;3:向下提升荥天路、冯伏路公路等级和修复新鱼泉至荥经新建的公路)。”胡济均说。
此外,天全县还将逐步完善3个枢纽建设,即2个较大规模的客运枢纽(城区客运中心和喇叭河客运中心)和1个较大规模的物流枢纽(始阳物流中心),使天全成为连接成雅通往藏区的大宗工业品集散地和人口聚集地。
今年,是天全交通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目前,该县以国道318线主动脉为主的“一路四桥”(龙禁路、禁门关桥、夹田沟桥、龙胆溪桥、前进桥)已全部完成建设。截至5月底,该县所有乡村公路已全部完成硬化,道路网络建设再一次升级。
创新管理
保质保量搞建设
质量是公路建设的核心,也是永恒的话题。
在抢抓工期的同时,天全县交通局在项目前期工作机制、管理机制和推进机制上大胆创新,不仅加快了建设速度,更保证了项目建设质量。
在项目建设前期,该局建立健全了交通建设项目流动储备制度,落实项目前期工作全过程、全因素管理责任制,将每个任务逐一细化,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在项目建设中,该局对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目标管理,坚决落实项目招投标等“四项制度”,加快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健全工程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此外,为了推进项目的建设速度,交通部门督促每个施工单位要细化工作方案,科学制定建设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倒排工期,严控时间节点,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下,推进在建工程建设。
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在建设过程中,天全县交通局坚决实行这四项制度,建立健全了“政府监督、法人负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对质量的监督严格执行责任终身制,并全面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千方百计确保施工安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一旦出现项目质量和建设安全的责任事故,将严格追究项目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相应责任。对不具备相应施工能力拖延工期的,一律依法清理出场,严重违规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列入“黑名单”,禁止进入天全交通建设市场。
此外,该局还将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责任人向社会公开,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对于项目资金的管理,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了规章制度,明确责任人,对国省干线公路改造资金实行全过程监管,加强审计,保证资金不被截留、挤占和挪用。
天全地处交通要道,车流量一直较大,公路建好了,必须要保证其长效的使用。要延长公路的寿命,关键还要靠“养”。
为了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交通部门加大了公路的养护投入,依托乡镇、村组的力量加强公路的日常养护,同时,该局进一步强化超限运输治理工作,依靠各治超检测站点,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各种技术措施,有效治理超载超限车辆,形成长效治超机制,切实保护公路建设成果。
抢险保畅
全力护卫生命通道
“嘭!”6月24日上午11时30分,一声巨响,国道318线天全境内K2727+900处(小地名“蜂子河”),一处有着明显裂缝的山体瞬间垮塌。山体“减肥”了,危害也消除了。
蜂子河,只要听到这个地名,经常过往这个路段的司机都会皱起眉头。因为该路段今年山体塌方较为频繁,大家行车路过此地总是提心吊胆。
“今年,山体塌方的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常常影响国道318线的正常运输。”天全县交通局建管股股长高啸告诉记者,国道318线在天全境内长达90.87公里,除城区段外,基本都修建在崇山峻岭之间。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和玉树地震的影响,再加上降雨量的加大,今年,蜂子河段的山体已经先后3次塌方,给国道318线的正常通行带来诸多不便。
“我永远也忘不了今年1月18日第一次抢险蜂子河山体塌方的情景。”高啸回忆。
1月18日上午9点,一阵急促的铃声响彻天全县交通局。
“交通局吗?蜂子河塌方了,把道路阻断了!”电话内容让高啸感到意外,蜂子河在今年之前从未出现过塌方。
当时,正值隆冬季节,天上还飘着鹅毛大雪。高啸立即组织抢险队员和机具赶往现场。
“由于是冬天,天气又不好,我们赶过去的时候根本看不清周围的情况。”高啸说,山体垮塌了3000余方,完全阻断了公路。
看不清楚山体的情况,山上的石头又一直不间断地往公路上掉,而公路旁就是湍急的河流,根本没有躲避的地方。现场环境十分危急,但为了及时抢通路段,挖掘机的机具手们还是钻进车里,开始清除石头。
小石块落在挖掘机头上声声作响,仿佛一次次敲打着高啸的心,机具手的安危一直牵动他的心,担心一刻没有停止过。
6个小时之后,道路顺利抢通,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环境,已经习惯了。”朴实又漫不经心的话语突显出交通抢险人员的敬业。其实,他们非常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但在那一刻,他们选择了义无反顾,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专心工作,尽快排除险情。
“我们不仅要保证道路建设的顺利进行,更要尽全力保障生命通道上的行车安全。”高啸说,这样的自然灾害交通人员无法预测。今年,仅蜂子河、思经桥、水溶溪路段就先后发生过9次大的山体塌方,这在之前是没有过的。
为了保证交通安全,天全县交通局专门制定了国道318线应急保通组织方案,成立了抢险保通组、抢险保通交通指挥组。由30余人、6台抢险机具组成的抢险组负责在第一时间抢通道路;由40余人组成的指挥组负责疏导、指挥交通,帮助引导解决阻塞引起的司机和群众的住宿问题。
建设与保畅并重。
眼下,天全县正结合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项目,紧扣“融入成都、链接攀西、辐射康藏”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提升天全连接康藏枢纽功能为核心,建设进出天全通道为重点,打造川藏西向重要交通节点为目标,突出西连,加强东融,扩展南下北上,抓好毗邻,完善内环网,建设大交通,真正形成城乡一体、内畅外通的天全交通网络格局。记者李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