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为19974名困难群众代缴养老保险 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来源:
2025-07-16 09:40
浏览:
收藏 打印


工作人员宣传讲解社保有关政策


近2万名雅安困难群众的养老账户,今年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政府礼物”。截至2025年6月底,我市通过精准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代缴政策,已为全市19974名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全额代缴养老保险费199.74万元,实现代缴完成率100%。

这标志着我市运用“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全程监督”机制,将社保惠民政策不折不扣送达最需要人群的目标圆满完成。

□实习生 杨本璐  本报记者  郑瑶

精准识别

数据“碰撞”织密保障网

如何确保“该代缴的一个不漏”?精准识别是关键。

近期,在雅安市社会保险事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看,这个月民政部门新推送的低保对象名单里,有人符合条件但还未纳入代缴系统。”雅安市社会保险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小胡指着一条数据说。在小胡的电脑屏幕上,民政部门的低保名单、残联的重度残疾人信息、社保系统的参保记录等不同来源的数据流正进行着实时比对。

“过去各部门数据不通,容易遗漏或重复。现在建立了定期共享和比对机制,就像给数据装上‘雷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人社部门以省上下发的缴费困难群体数据为基础,主动与民政、残联等部门联动,打破信息壁垒,通过建立数据共享比对平台,每月定期交换和校验困难群体信息。

在具体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逐一核对身份、参保状态、困难类型等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经过层层“碰撞”和“过滤”,一份动态更新的全市困难群体精准台账得以建立,成为代缴工作的基石。

“名单上的每一个人,我们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财政资金精准投放到最需要的群众身上。”小胡说。正是这种“人人比对、人人核实”的细致功夫,确保了19974名代缴对象“不错一人”。

同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利用“社保服务进万家”等活动契机,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村(社区),特别是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政策解读。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说明代缴范围、标准、流程,消除群众疑虑,提高政策知晓度和认同感,引导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积极参保、放心享受政策。

动态服务

政策“活水”润泽千万家

精准识别只是起点,让政策“活水”持续润泽困难群体,动态管理和服务才是关键。

家住宝兴县穆坪镇联新村的杨强,因家庭困难无力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依据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代缴政策,宝兴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服务中心及时为其代缴了养老保险费。“党和政府的政策真的太好了!不用我自己掏钱,以后老了也有生活保障,心里很踏实。”杨强说。

生活充满变化,代缴名单也必须“活”起来。我市建立了严格的“动态清零”机制,要求各级社保经办机构每月主动对接相关部门,获取最新的困难群体新增、退出信息。

对于新增符合条件人员,第一时间纳入代缴范围;对于因情况变化不再符合条件的人员,则按程序及时退出,做到“当月发现、当月处理”,实现“应缴尽缴、应保尽保、不漏一人”的目标。这种动态监测和实时响应,确保了政策关怀的及时性和持续性。

199.74万元的代缴资金,19974份沉甸甸的养老保障,不仅为困难群众卸下了缴费负担,更在他们心中筑起了晚年生活的安全基石。我市通过精准识别与动态服务的双轮驱动,切实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代缴政策转化为困难群体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民生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