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建议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市农民工受邀与温家宝座谈政府工作报告后意见获采纳

来源:
2009-03-09 09:50
浏览:
收藏 打印

  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推进制度建设。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开展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全面推进省级统筹。制定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要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二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三是提高社会保障待遇。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439亿元,增长17.6%。地方财政也要加大投入。

  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扶持。

  ——摘自温家宝总理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雅安日报讯“真没想到,我的建议竟被温总理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7日,记者采访我市返乡农民工古甲伟时,他正在学车。作为一名从浙江返乡的农民工,雨城区严桥镇许桥村的古甲伟于2月12日,作为全国13名基层群众代表之一被邀请到了中南海,参加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座谈。

  会上,古甲伟从自己身边事说起,唠家常似地向总理道出了农民工的心里话。“盼望建立统一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我在浙江买了养老保险,如今转不出来,也没有退。盼望设立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现在办事地点分散,农民工办证照要跑很多路、花好几天时间。盼望建立统一劳务培训机构。现在培训机构多,质量不高,有的培训在工作中用不上……”

  时隔20多天,古甲伟的建议赫然出现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扶持。

  难怪古甲伟本人在得知这一消息时,兴奋地说:“我太高兴了,这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事!”

  古甲伟:学好技术,不辜负总理的期望

  在古甲伟的记忆中,2009年是终身难忘的一年。2月12日早上8点30分,身着深色西装他,心情激动地走进了中南海。

  “你们是中南海的主人,来到这里就像到家一样。”温总理的这句话,古甲伟一直铭记到现在。从边远的雅安农村到首都北京,从民营小厂的农民工到温总理邀请的客人,23岁的雅安小伙古甲伟做梦也没有想到,他和总理的“唠嗑话”竟然能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

  回想起当初对总理讲的几个“盼望”,古甲伟表示,这些盼望都是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希望得到解决的。记得去年,他刚回家,父亲就关心地问:“打工时交的养老保险是不是转回来了?”可是,按照现行有关制度,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时,只转个人账户资金,不转移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统筹基金。这样的方式对流动性很强的农民工来说,没有吸引力。古甲伟坦言,养老保险不能跟着自己打工的地方走:“总觉得这些年白干了。我在浙江买了养老保险,如今转不出来,也没有退。”

  至于对劳务培训机构的“盼望”,古甲伟表示也和自己外出打工的经历不无关系。他告诉记者,在外打工的日子,让他深知学一门好技术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真正学到了技术,我们农民工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古甲伟说,当初,由于没有技术,在宁波的电器厂他只能做做手电筒、小型灯具的装配工作。这次失去工作机会,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没有一门过硬有用的技术。

  “现在,总理把我们的这两个盼望都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我在浙江那边的1000多元养老保险也可以转回来了。”古甲伟说。

  出了名的古甲伟,成了村里的“红人”。如今,他正忙着在驾校学车。“政府还给了400元的培训补贴款呢!等我拿到驾照就可以领了。”虽然倒桩时还会偶尔闯闯“红线”,不过古甲伟信心满满地表示,“我已经计划好了,等我这个月学好了(车),就买个大货车,自己跑货运。虽然见温总理,让我出了名,但是现在应该是放下这些光环,好好工作,不辜负总理期望的时候了!”

  农工办:建议被采纳农民工受益匪浅

  “这对于雅安乃至全国的农民工朋友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市农工办主任石俊明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还是政府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农民工都受益匪浅。

  如果说古甲伟的“声音”是反映阳光的一滴水珠,那么这滴水珠,让普天下的雨水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石俊明告诉记者,以前,在外省打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不能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不能转移、不能退还,对于他们(农民工)来讲也就没有保障。”石俊明说,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我市共有3.7万农民工到外省打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的出台,对于他们来说,无疑会消除他们外出打工的压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谈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扶持的内容,石俊明深有感触地说:有一技之长,对于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因为工作的原因,石俊明对于此次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的农民工特别关注。“我大概地统计了一下,返乡回家的农民工大多为普工。”据石俊明介绍,几年来,我市培训了农民工技能人才4万多人,通过品牌培训提升了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带动了28万人转移输出,其中就地转移18万人、市外输出10万人,有效地促进了雅安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让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有关部门举办了各种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现在,农民工的培训时间达到1至3个月,培训最低目标是获得国家认可的初级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可以肯定的是,国家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扶持,其实就是在想方设法拓宽就业渠道,让农民工掌握更专业的技能,走上更好的工作岗位或踏上创业之路。”石俊明最后说,一技在手,吃穿不愁!农民工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最明显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收入大幅度增加了,日子越过越好了。记者陈化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