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问廉”在于教育提能警示

来源:
2025-03-21 09:39
浏览:
收藏 打印

□沛文

“阳光问廉”是一粒种子,是一粒教育党员干部树牢为民情怀的种子,是一粒提升党员干部解决问题能力的种子,是一粒警示党员干部知责履责尽责的种子。

昨晚,“阳光问廉”第32期节目《急难愁盼  何时能办?》以“解决群众诉求  担起为民之责”为主题,曝光了我市一些县级部门、个别乡镇在解决群众诉求时讲客观、找理由、绕弯子。节目直指部分党员干部为民情怀树得不牢、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工作应付了事不尽责等典型问题。

节目曝光的宝兴县陇东镇政府承诺该镇永兴村7户村民的占地补偿款2年多时间未兑付的问题,宝兴县相关县级部门嘴上说“按程序走、按规定办”,实则是不拿群众的诉求当回事,不把群众的急切放心上,究其原因是为民服务的情怀褪了色。“阳光问廉”再次教育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需要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群众视角,让自己谋划的事与群众期盼的事“同频共振”,进一步厚植为民情怀。

节目曝光的天全县城厢镇一种植户为采收自有林地的黄柏中药材奔波3年时间无出路的问题,天全县相关县级部门看似照章办事,合法合规,实则是面对“硬核难题”不想揽、不愿理、更不会干,裹足不前,定性无解,究其原因是攻坚克难的能力缩了水。“阳光问廉”邀请律师现场从专业角度提出化解之策,让无解难题迎刃而解,帮助党员干部增长见识、拓宽视野,进一步提升依法履职能力水平。

节目曝光的汉源县九襄镇堰沟村2组96户村民苦等不动产权证5年时间没人问的问题,九襄镇相关部门(单位)表面上是因“事多”而慢、因“事多”而忘,实则是不愿干事、不想作为,作风懒散不尽责,究其原因是干事创业的担当缺了位。“阳光问廉”再次警醒党员干部务必脚踏实地办好惠民利民的平凡小事,身体力行解决群众急的难、盼的事,不断增强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群众之事,无论大小,皆是民生,皆为民利。为民办事,需要党员干部树牢为民情怀、提升能力水平、担起应尽之责。今年是市委确定的“减负增效年”,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从群众关注关切、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推动化解一批困扰群众已久的“硬骨头”“老大难”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为民生提质、为发展聚能、为实干赋能,主动回应群众每一个期待,用心点亮群众每一个梦想,让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中感受作风变化和发展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