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青山绿水 建设幸福宝兴——宝兴县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侧记

来源:
2021-10-21 08:47
浏览:
收藏 打印

国家4A级景区邓池沟景区,邓池沟熊猫起源馆全景

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大熊猫国家公园成立。

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

2013年,借助“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的契机,省委、省政府将“雅安大熊猫公园建设”纳入相关规划;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大熊猫国家体制试点全面启动。

宝兴作为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全国8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已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重点县。

春去秋来,成效蔚然。

始终把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巨大发展机遇和最大改革工程的宝兴,在举全县之力“一条主线”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中,还创新了“1234”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新路子。

生活在宝兴境内的野生大熊猫

持之以恒

促生态大县变生态强县

宝兴县地处青衣江源头区,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接合地带,且位于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横断山区,这里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和难以替代的生态屏障,同时还是川西“绿色屏障”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区域。

早在2017年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开展前,宝兴县就已在生态建设与发展的探索中,取得诸多显著成效。

2010年,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代表,宝兴县应邀参加由原环境保护部、欧盟欧洲委员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环境规划署共同举办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国际论坛,引起国际国内广泛关注;

2011年,宝兴县组织实施的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和原环境环保部联合实施的“长江流域自然保护与洪水控制项目”,通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终期评估,并获得当时世界上国际合作实施项目最高评价;

2012年,作为世界范围内唯一的县级代表,宝兴县应邀参加由联合国环境署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一次会议,并面向170多个国家的上万名代表进行经验交流发言。

同年,党的十八大召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017年,大熊猫国家公园从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范围涵盖川陕甘地区。

“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目标,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始终”“围绕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宝兴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地处四川盆地边缘、深藏夹金山南麓的宝兴,开始了更多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大手笔”投入和“壮士断腕”的决心下,更多发展实效如今已为雅安所得、宝兴所享。

——稳步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区内的工矿企业、水电站有序退出,先后关闭矿点75座,取消拟开发电源点20处;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熊猫文化、民俗文化、生态体验等旅游产品,成功打造省级产业园区2个,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被评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累计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4.1万亩,救护大熊猫等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5只;全县野生大熊猫数量从二次普查的75只增加到第四次普查的181只,数量排名全国第二、种群密度居全国第一;全县野生动物达380余种、植物达1800余种,被评为全球十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3%和9.0%。

成效已在眼前,但成功的得来,也必然需要持之以恒的智慧实践。

绿水青山环绕下的宝兴县城

救护野生大熊猫

机制创新

探索公园建设宝兴模式

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地处宝兴县境内,总面积4万公顷。作为邛崃山系大熊猫基因交流重要走廊带,中外科学家曾先后在这里发现并命名151种动植物新物种。

10月18日清晨,宝兴县蜂桶寨乡气候寒凉。“走起!”跨上保护区配置的巡护摩托,保护区邓池沟片区巡护小组组长龚庆康带领3名组员,前往该片区8条监测线中最偏远的两岔河开展生态监测。“接下来的三天,吃住都将在山上!”

而在平日里,他们还要承担日常巡护、政策宣传、重点区域调查及协助科研调查开展等工作。“过去我只是种地的农民。”龚庆康说,工作20年来,他的基本工资已从每月300元涨到现在的3000元,加上五险一金、值班补贴、年终奖励等,每年能有5万余元收入!

龚庆康生活的转变,得益于宝兴县从与大熊猫国家公园涉及的相关乡镇,聘用本地村民的举措。而宝兴在全省率先开展的野生动物致害保补偿试点,则在变“伐木工”为“护林员”、变“生产者”为“保护者”的基础上,再添变“受害者”为“受益者”,更实现了原住居民共建共享机制的完美闭环。而1360个生态管护员、社会服务岗位的设置,至今已为村民挽回受野生动物致害损失100余万元。

共建共享机制的创新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而法治保障机制的创新,则实现了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保障的有效衔接,以及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10月16日上午,宝兴县林业局野保股股长郑从军,接到五龙乡团结村发现受伤野生动物的电话。赶到现场,他发现受伤的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腹锦鸡,即刻将其送往位于蜂桶寨乡的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中心救治。

“由群众主动报警后救护的野生动物,已呈现出逐年增多趋势,仅去年至今就有近60起。”郑从军认为,这一变化得益于大熊猫国家公园法治保障体系的构建。

这一体系的构建始于2017年。

“两中心两基地”的设立、八大行动的开展,以及公、检、法、司、环保等部门力量的整合,实现了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保障的有效衔接。

“2019年,宝兴县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法治服务中心蜂桶寨工作站,还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大熊猫国家公园(蜂桶寨保护区)司法保护实践基地。”宝兴县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季强介绍,试点至今,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破坏野生动植物案件已从2017年的21件,下降至今年的3件。

而该县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编制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建设规划》《宝兴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宝兴县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规划》等规划,也与此紧密相连。

通过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县域空间布局分为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发展区,科学划定功能分区、明确各类空间功能定位;通过健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体系,强化各类规划有效衔接、着力解决“九龙治水”问题……今日的宝兴,已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有效实现“多规合一”,并有力推动着“园地共建”。

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云海日出

良性互动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蜂桶寨乡邓池沟村的戴维新村内,停车场里挂着省内外号牌的各色车辆。

在新村内的川湘居餐馆里,菜香四溢,各个包房被顾客坐得满满当当。“国庆节以来的半个月,店里住宿和餐饮共收入了5万余元。”餐馆经营者何永芳说,当地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游客也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应该能挣到20万元左右。

邓池沟村地处宝兴县东北部蜂桶寨乡,是四川大熊猫生态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位于村内的戴维新村也是该县三个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之一。每年7月至9月旅游旺季时,前来避暑的游客总会络绎不绝,村民们因此吃上旅游饭。

“邓池沟的兴旺,不仅得益于这里是大熊猫文化发源地,更得益于宝兴县对抓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的全力以赴。”蜂桶寨乡副乡长徐连康说。

要“抓”先要“建”。

抓“硬件”。宝兴县启动并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二期),启动高标准打造灵关石城、熊猫古城、戴维新村等入口社区;成功打造大熊猫起源馆、大熊猫文化宣教中心、蜂桶寨自然生态博物馆等体验基地,启动建设大熊猫生态教育学院;实施标准化管护和天空地监测体系项目建设,尤其是超短波传输系统,建成后将首次实现野外监测影像实时传输。

抓“软件”。编制完成《熊猫老家》《美丽宝兴》等本土教材,纳入中小学校学习培训范围;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童眼看宝兴·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宝兴自然笔记创作活动”,仅线上就吸引近2万个学生家庭观看直播;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功创建省级特色城镇1个、精品村寨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康养旅游示范基地1个;启动编制《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实践报告》。

宝兴县99.7%为山地,森林覆盖率71.39%,全县更有86%县域面积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如何实现产业经济更好发展?

内外结合寻找突破点:对内,坚持农业“全域有机化”、实现汉白玉石材全价值链利用;对外,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着力建设“西部最大的有色金属循环产业基地”。

与明确思路对应的,是蹄疾步稳的有序推进。

该县围绕“林海菌乡”“果海药谷”“云海牧场”三条特色产业环线,强力推进有机农产品品牌培育,建成藏香猪、枇杷、食用菌、中药材四大产业基地,打造“三品一标”农产品44个,成功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

引进中核城建、福建华辉发展精品雕塑、人造岗石;引入嘉禾环保以汉白玉废渣加工碳酸钙粉体、引入百斯拓以碳酸钙粉体作为感性塑料重要原料;依托经开区宝兴工业园引进君禾铜业、蜀塔电缆等企业配套发展,打造“千亿级”经济新增长点。

10月9日,省工商联发布2021年四川民营企业100强榜单,去年3月建成投产的雅安君禾铜业有限公司首次入榜(排名第87位)。该公司总经理张正军介绍,今年产值预计将达70亿元,远超去年的23亿元,利税也将翻番。

产业“新”则经济兴,经济兴助生态稳。宝兴县将以生态宜居、科普教育、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四大行动”的融合推进,用发展与保护的良性互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宝兴模式。

记者 孙振宇

图片由宝兴县委宣传部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