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2013” “冷血”显神威——一个通信兵的“士兵突击”
李春在训练中(受访者供图)
“李春,你老家不是在雅安吗?”“是啊,怎么了?”“那里发生地震了。”去年4月20日,是李春进入特战旅、成为“金鹰-2013”国际特种兵比武集训队一员,参加第一次淘汰选拔的关键时刻。
得知雅安发生7级地震,李春立即拨打父亲的电话,但一直无法接通。李春一边牵挂着家人,一边又忙着奔赴考核现场,这一次他险些被淘汰。 “当时,有100多名队员,经过淘汰,最终只选12名参加比武。那一次选拔,我的成绩滑到了30多名。”李春说。
立志
特战场地展英豪
在特战旅,来此集训的队员都是特种兵,李春这个中士班长的身份有一些特殊——他此前是一名通信兵。
2007年,李春入伍。从新兵开始,老班长就不断给他讲述特种兵的故事。“班长是特种兵出身,参加过多次军事比武。从新兵开始,我对特种兵就非常向往。”李春说。
新兵下连,李春与特种兵无缘,当上了一名普通的通信兵。但在2010年的全师军事大比武中,他竟然一下拿下了三个奖项,但都与第一擦肩而过。
在那次比武中,轻机枪射击成绩让李春所在的团队非常羞愧。“历年来,轻机枪射击都是我们团的弱项,要想把军事训练提起来,必须要攻克难关。”参加完比武后,李春开始在教官的培训下进行训练,“教官参加过国际特种兵比武,有着丰富的经验。”
经过精心训练,李春的轻机枪射击成绩一路攀升,在军师比武中10发子弹5次点射创下96环的全师纪录。“平时训练成绩还要好一些,最高一次打到98环。”李春说。
李春告诉记者,从通信兵进入特战旅,备战国际特种兵比武,要经过4次大比武;进入特战旅后,每周要进行一次淘汰。
在得知家人平安无事之后,李春又全身心投入到了训练之中,特别是与父亲直接通上电话之后,李春的成绩很快就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短短3个月里,李春磨破了5套迷彩服,穿坏了4双作战靴,最后以综合成绩第一名的身份随队出征,成功实现了一个通信兵到特种兵的“士兵突击”。
扬威
极限状态抢冠军
去年7月,哈萨克斯坦,“金鹰-2013”国际特种兵比武如期举行。比武规则要求各国参赛队在230公里的纵深地幅中,5天4夜连贯完成敌后机降、空中搜索、野战生存等21个课目,整个过程存在伤残甚至死亡的危险。
特种射击时,大雨不断,李春以用时最短、命中目标最多的优异成绩取得冠军;飞刀投掷,在队友均意外失手的情况下,他沉着应战,刀刀中靶。
在“金鹰-2013”国际特种兵比武过程中,最让李春难忘的还是最后的10公里奔袭。当时,约旦队选手以巨大的优势领先。此前,李春和队友刚把一个50公斤重的弹药箱从3米深的河底托游上岸,体能已接近极限,但他们仍奋力追赶,硬是反超约旦队员率先抵达终点。
最后,李春和队友夺得比赛总冠军。
荣耀
军人世家传美名
“没想到,儿子和我服役的竟然是同一个部队。”谈起儿子荣立一等功的事,李德全说,他一生的梦想终于在儿子的身上得到实现。
李德全告诉记者,1984年,他入伍后服役的部队和李春服役的是同一支部队。到部队后不久,他就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在部队,李德全的心愿也是想当一名特种兵,但他的愿望并没有实现。3年服役期满后,李德全退伍回了罗家村。从李春懂事起,李德全就不断给儿子讲部队的故事。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李春从小对部队就充满向往。
2007年,19岁的李春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通信兵。“从我到部队开始,父亲就经常教导我要克服困难,不能被困难压倒,要做军中的男子汉。”李春说。
从李春入伍那天开始,李德全在李春心中不仅是父亲,也是一名老兵,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都会虚心向父亲请教。“轻机枪要打好,关键是要把枪控制好,身体是不是和枪成一条线,对于射击成绩的影响非常大。这些东西父亲经常教我。”李春说。
李德全介绍,他的父辈有兄弟三人,其中大伯参加了抗美援朝,牺牲在了朝鲜;二伯参军后,去凉山缴匪,再也没有回来。“我大伯、二伯都牺牲在战场上,在雅安烈士陵园纪念碑上还刻有他们的名字。”李德全说,“李春成为一名特种兵为国争光,实现了我们三代人的共同心愿。”
记者 周代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