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医养蓬勃发展 增进川西民生福祉——我市加快推进川西教育中心、川西医养中心建设
教育优先,筑民生之基;医疗覆盖,解民生之急。
加快建设教育医疗高地,既是我市群众的呼声,也是川西地区群众的共同期盼,更是雅安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的必经之路。
中国共产党雅安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川西教育中心和川西医养中心”“加快打造‘学在雅安’品牌”“让老百姓就近看得上医、看得好病”。
抓教育、抓医疗、抓康养。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
教有所学
教育发展加速快跑
教育是民生大计,关系每个孩子的前途,也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
川西教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顺应全国全省教育发展趋势、立足雅安处于川西地区的枢纽区位、满足全市人民群众对振兴雅安教育的期盼呼声、通盘考虑全市教育发展的现状机遇而系统谋划的一项教育牵引性工程。
三年来,雅安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通过顶层持续发力、多方持续用力、部门持续合力,为川西教育中心建设汇聚了磅礴力量。
三年来,雅安始终坚持抓基本、打基础、谋长远,抢抓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全面发展试验市建设机遇,着力培育川西教育中心的良好生态。
三年来,雅安集约资源、集中精力突出抓好名校名师、质量提升和服务能力三项关键工作,推动川西教育中心又好又快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关心重视教育事业,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做到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推动教育事业公平发展、均衡发展、提质发展。
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教学器材、现代化标准化的球场……展示着我市教育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发展。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成为所有教育人的共识。聚焦川西教育中心建设支撑项目,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覆盖全学段和六县二区;聚焦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三年来,新建成公办园33所、新认定普惠园169所,解决学龄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的矛盾;芦山县、石棉县率先实现初中生全部进城就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向县城和中心城镇聚集……
教育基础发展的同时,我市教育质量也在稳步提升。
以“小学固基、初中强校、高中提升”为思路,推动一批群众认可的名校茁壮成长起来,创建市域新优质学校36所,新建省级示范高中1所、累计达5所;累计建成省级示范园7所,形成三大片区均有省级示范幼儿园、省级示范高中引领的格局。通过“外引名校”和“内树品牌”,实现了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的目标。中考优良率和高考本科上线率进一步提升,优质生源外流趋势明显减弱、回流明显加强,高考连续多年实现“稳中有升、结构优化”的目标……
“我要感谢这六年来对我悉心培养的初高中老师。”今年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的名山中学学生张明康说。2016年,张明康于名山区前进镇中心小学毕业后,在名山中学(文庙校区)“初高中一体化培养班”连续就读六年,在2022年高考中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环境与化工专业录取。
“家门口有了幼儿园,这让我们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吃了一颗‘定心丸’。”市民张鹏看着一所所公办幼儿园陆续开园喜上眉梢,“过去大兴区片几乎没有幼儿园,现在从幼儿园到高中,我们不会为孩子上学问题犯难了。”
医有所养
大医院搬到家门口
教育和医疗,就像推进民生福祉的左右手,都需要加码推进。
早在2016年,我市就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市,打造了一系列医养发展“雅安样板”。
“十三五”期间,夹金山、龙苍沟、海子山森林康养基地相继被确定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我市连续三年进入“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强”,2019、2020年上榜“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雅安基本形成健康“医养”、生态“游养”、运动“体养”、静心“禅养”、食疗“药养”五养产业格局和“一核两翼四廊多点”空间布局。
近年来,我市区域医疗首位度不断提升,竞争力、辐射力不断增强,周边跨区域来雅看病就医的群众数量逐年增加。2020年,全市异地住院病人占比上升至8.44%,居全省第三位。
“十三五”以来,雅安的医养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群众在医疗健康方面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市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和大病医疗参保率均实现全覆盖,建立医疗扶贫“绿色通道”,“红旗帜”脱贫巡回医疗服务队为3.2万余人次贫困人口提供免费健康服务,通过实用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措施力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得到巩固提升,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策略,为保障雅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我市借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领办市人民医院,带动全市医疗水平全面提升。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组织成立老年病科等6个质量控制中心,新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8个,与省内外6家综合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建立17个专科联盟,助力14家市内集团医院开展新技术30余项,4家医疗机构由二甲升级为三级医院,3家医院入选国家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二阶段500家县级医院建设单位,三甲综合医院门诊预约诊疗率达75.32%,智慧化医疗建设逐步加强,川西医疗高地标志度逐步提升。
9月11日,经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家团队和市人民医院医护工作者的精心治疗,首批“9·5”泸定6.8级地震伤员在市人民医院出院。3名伤员于9月5日由泸定转至市人民医院,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入院。
今年5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为雅江县的郎先生完成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先天髋关节脱位的郎先生20多年来,双脚首次踩到了地面。“几十年了,我这
本报记者 鲁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