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争当全省生态经济建设排头兵——专访天全县委副书记、县长郑胡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灾后恢复重建到发展再建,再到脱贫攻坚,天全县抢抓机遇,打重建“硬仗”,补发展“欠账”,全方位、高质量推进灾后重建和发展再建,坚持走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之路,开启了天全发展振兴的新征程。
五年来,天全县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天全县又将如何在“绿而美、绿变金”的绿色发展道路上勇往直前?昨(15)日,天全县委副书记、县长郑胡勇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过去五年,是雅安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天全县更是以追赶跨越的姿态,书写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篇章。从天全的发展成就中,凸显出了哪些关键节点、关键战略、关键词汇和关键数据?
郑胡勇:天全县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遭受了有史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我们按照中央、省、市的总体要求,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天全县迄今最全面最系统的民生工程、最重大最现实的发展机遇和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的重要政治任务强抓不懈。目前,纳入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358个重建项目已经全部完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们持续放大重建效应,强力推进“十三五”开局、起步,开启了天全发展振兴的新征程。截至2016年底,天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52.9亿元,增长9.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5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763元、10181元,增长8.4%、9.1%。
记者:灾后恢复重建为天全县的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必将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和路径。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天全县将如何发力,如何打好“生态”这张牌,朝着“全省生态经济建设排头兵”进发呢?
郑胡勇:未来五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引领,按照省委“一个愿景”“两个跨越”“三大战略”和 我市美丽雅安、生态强市的战略部署,发展振兴再出发,向着同步小康的目标奋勇前进。
为此,我们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走“绿而美、绿变金”的绿色发展道路,奋力推进“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在全省县域经济总排名力争进入前100位,努力使天全县在全市争一流、在全省争先进,努力成为全省生态经济建设排头兵。
在生态工业发展上,我们坚持走“抓大放小、抓新除旧、抓集中破散乱”的转型发展道路,构建新型工业体系。抓大放小,就是牢固树立大企业、大产业、大品牌的意识,淘汰关闭“散乱污”企业,整合重组小企业;抓新除旧,就是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去产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培育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为产业转型打下坚实基础;抓集中破散乱,就是通过工业园区提档升级,打破全县小、散、乱的工业布局,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形成集中优势和集中效应。
在生态农业发展上,我们坚持走“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高端优质发展道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特色发展的目标。接二,就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从农业种植养殖延伸到农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连三,就是大力发展农旅融合,把农业和旅游联系起来。
在生态旅游业发展上,我们坚持走“中医大康养、二郎山大品牌”的特色发展道路,围绕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川西康养重要目的地、川藏自驾游出发地的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和中医康养的融合发展,形成多位一体的康养旅游产业层次,形成养眼、养性、养心、养身等立体的康养大格局。养眼,到光头山看无限风光,到喇叭河赏万山红叶、万亩杜鹃、万里云海;养性,到农旅环线体验乡愁;养心,到慈朗寺参禅静修;养身,到中医院保健理疗。
记者: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为天全县跨越发展描绘的美好蓝图令人期待,如何让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我们有实实在在的举措。天全县在实现目标上有哪些举措呢?
郑胡勇:我们抢抓省委、省政府推进芦山地震灾区实现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目标的重大机遇,力促“四大突破”,努力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力促园区建设突破。按照“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镇园一体发展”的思路、“两园一飞地五组团”(始阳工业园、小河工业园和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始阳新型建材组团、现代物流团、农产品加工组团,小河水电电冶组团,飞地轻工制造、电子信息组团)的规划布局,加快天全县工业园区建设升级,力争到2020年,入园企业80家以上,实现年产值150亿元。
力促产业项目突破。加快发展新型工业。推动载能企业和化工企业向新兴产业转型,产业低端向产业高端转型,单一产品的产业向闭合产业链转型。重点抓好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玄武岩纤维、林竹综合利用等产业项目发展。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以适度规模经营为载体,形成“一园三带”的特色产业布局。重点抓好始阳现代特色农业园项目建设,打造茶叶、竹笋、山药果蔬三个万亩亿元产业示范带,加快形成3条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全域旅游和绿美天全为统揽,以建设川藏物流园为载体,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把服务业培育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着力建设生态旅游目的地,重点推进喇叭河5A级景区创建、县城4A级景区培育、光头山5A级景区开发。着力建设川西康养重要目的地,依托中医院特色优势和慈朗湖湿地公园,培育县城新业态,高标准、高起点打造以中医文化、中医保健、中医理疗、中医健身、中医讲座为主的中医康养综合体,结合3条农旅融合产业环线建设,延伸康养产业链。着力建设川藏物流园,加快始阳物流园区建设,强化政策扶持,积极发展现代物流。
力促企业发展突破。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和中小企业升规计划,着力打造“产业航母”,培育一批产值3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带动产业发展转型的企业,培育一批绿色、低碳、环保的企业。工业上,重点扶持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闽川钢铁、玄武岩纤维等大型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农业上,重点扶持同善堂、青竹茶叶、润兆渔业、西蜀雅禾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旅游上,重点扶持二郎山生态旅游、光头山综合开发、中医康养等旅游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力促投融资平台建设突破。深化国有企业培育的突破,建立国有企业现代管理制度。建设一批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的平台公司,从而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发展壮大文旅公司、城投公司、水投公司等国有平台公司,使其发展成为项目突破、企业发展、产业跨越的“加油站”。
记者:天全县在发展上蹄疾步稳,让我们充满信心。我们知道,民为先,民为重,民生问题一直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硬性标准,未来五年,天全如何保障在民生改善方面取得更好成绩呢?
郑胡勇: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后五年,我们将全面实施“五大会战”,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努力使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
实施交通建设会战。以打通“主动脉”,畅通“毛细血管”为目标,全面实施县乡道提升、断头路打通、产业路建设、入户路串联工程。加强雅康高速公路协调服务,实现2017年底通县城目标。完成天泸路等6条县道新改建,与周边县区形成1小时交通圈。加快乡道改建,县域内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全面消除“断头路”,乡村公路通畅率达到100%。
实施水利建设会战。以江河流域系统整治和水生态保护修复为着力点,推进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建设。加快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东风水厂等4座水厂备用水源建设项目。到2020年,农村生活用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实施7个乡镇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完成东风堰、宁康堰等改造工程。
实施城乡建设会战。以打造国家森林城市、培育4A级景区县城、建设川西康养重要目的地为目标,以“一体两翼”布局引领培育新业态。提升“一体”,即提升老城区;打造“两翼”,即打造以慈朗湖康养小镇为主的康养片区,打造以沙坝新区康居组团为主的康居片区。深化始阳镇“百镇建设”行动。到2020年,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6.8万,城镇化率达到45%。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到2020年,省级“四好村”创建率达到90%,80%的行政村建成幸福美丽新村。
实施绿美天全建设会战。推进全域绿化,加快编制“绿美天全行动”专项规划,大力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3%左右。全面落实“河长制”,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实施脱贫攻坚会战。下足“绣花”功夫,下力抓好脱贫攻坚“头等大事”,深入推进九项重点扶贫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017年15个贫困村退出、720人脱贫。2018年完成全县剩余15个贫困村退出、1005人脱贫目标任务,2019—2020年,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多功乡南天新镇
天全乐英爱国高山茶
天全县始阳镇中心卫生院康复科医生刘芬正在为病人诊治
天全县凤翔新民小区内,居民高少康正在打理自家花园
这五年
城乡住房焕然一新
9月27日,天空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同时也让空气变得格外清新。在天全县凤翔新民小区内,高少康坐在自家客厅里,悠闲地看着电视。
高少康原是天全县始阳镇荡村村四组村民,“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家中老屋受损严重,成为危房。灾后重建,高少康一家自愿申请集中安置,并被安置到了位于始阳镇丹凤山下的凤翔新民小区。与高少康一起被安置在这里的还有来自周边6个村的235户1002名受灾群众。
小区建成后,高少康一家将新房装修得温馨而舒适,一家人住进了“别墅”,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现在,我每月领着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加上为小区打扫卫生的600元补助,一个月的花费也就够了。空闲时候,我还可以摆弄摆弄房前屋后栽种的花草和蔬菜。”高少康说,他种的花是整个小区开得最好的。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天全县首位推进城乡住房重建,坚持“就地、就近、分散”和“三避让”原则,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震后一年半,就已完成了9237套农村住房和3896套城镇住房的重建任务,实现了9252户农户乔迁新居,3896户城镇居民住房全部分房到户。
同样是居住在凤翔新民小区,居民高康兵则利用家里闲置的房间搞起了“民宿旅游”。
“一到节假日,民宿可以说是天天爆满,一床难求。”高康兵说,在家也能挣钱,这样的日子就是他一直以来梦想的安居乐业。
这五年
民生条件全面改善
9月28日一大早,在宽敞明亮的始阳镇中心卫生院康复科,已经有不少村民陆陆续续到这里看病、理疗。
“刘医生,这两天我感觉好多了。”家住新中村四组的李文秀老人最近每天都会到这里找康复科医生刘芬为她针灸治疗。
今年71岁的李文秀老人患了腰椎病。以前,她大多选择到天全县中医医院进行诊治,路途远、不方便,让老人饱受看病难的困扰。
“虽然卫生院2011年就开设了康复科,但由于诊疗设备不齐,很少有人选择到卫生院进行康复理疗。”在该卫生院工作多年的刘芬医生说,但随着天全县委、县政府对民生保障的不断投入,经过重建的始阳镇中心卫生院设施设备不断更新完善,并成功通过了雅安市3A规范化门诊评审。
如今,康复科拥有5个治疗室、14张病床,不仅增设了中频治疗仪、红外线烤灯、牵引床等医疗设备,诊疗水平也大大提升。
不仅仅是始阳镇中心卫生院,灾后重建中,天全县共实施了13个卫生计生项目,投入3.3亿元,新建业务用房74960平方米。
坚持民生优先,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在天全,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目前,全县建成学校46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级评估、国家认定;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9.5%以上;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761套。
这五年
基础设施大幅提升
“老胡,走了,去慈朗湖转耍!”最近一段时间,家住东城社区的胡碧荃和朋友们茶余饭后最爱去的地方可要属离家不远的慈朗湖湿地公园。
“以前的天全县,连一个大点的休闲娱乐广场都没有,更不要说这么漂亮的公园了。”行走在慈浪湖湿地公园的栈道上,胡碧荃感慨着天全县近年来的巨大变化。
如今,随着以龙湾湖滨河公园、慈浪湖湿地公园为中心的城市公共设施投入使用,天全县城初步形成了南北两大景观带,4A级景观县城初具雏形。
不仅如此,天全县的交通路网也在不断完善,国道318线全面提升,国道351线新建,完成梨三路等5条县道和43条村道维修加固,初步构建起内联外畅的交通网络。
作为一个长期跑国道318线的货车司机,余波直言:“变化太大了!”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