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山:与易学割不断的渊源

来源:
2009-07-06 09:40
浏览:
收藏 打印

  举目之所极,它是雅安最东南边的一座山。

  只有当太阳光越过它的头顶,这座城市的白天才算开始;多少个世纪以来,人们已经习惯在它的阴影下沉思或做梦……然而,又有谁能了解它的“梦”呢!

  6月底的一天,它被喧闹的声响所唤醒。来自国内外的多位易学专家学者和易学爱好者聚集在它的脚下,为它“周公解梦”。

  盥洗,焚香,跪拜,行礼……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李惠国担任祭祀的亚献官(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第二次献酒称“亚献”)。祭祀中,他跪读周公山祭山大典祭文:“黄帝四千七百零七年,岁次己丑,周公诞辰三千一百三十一年……蜀西蔡山,羌国仙境;女娲补天,五彩祥云;大禹治水,圣山龙腾;平羌奔流,沃野万顷;伏羲造卦,周公演易……”

  雅安周公山的“梦”,正被这些视它为“易文化传播圣山”的专家学者所“解读”——他们相信,周公山古名蔡山,与易学文化有着深厚渊源。

  于是,他们祭山。

  伏羲画卦诞生雅安?

  在地图上,周公山是一大片绿色标识的山麓。作为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周公山静静地守护着雅安这座城。

  但它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坐标。

  据《尚书·禹贡》记载,周公山古名蔡山,即“蔡蒙旅平”中的蔡山。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始于青衣江流域。

  有学者认为,大禹治水时期,大禹和他的助手们的工作和研究地点就在蔡山,在蔡山进行占筮、图腾盛会、进行计算等活动。蔡山之名由“祭山”而来,蔡之所以与祭相通,源于蒙茶为解毒、排瘴、开窍、提神、通神的仙物;他们深知蒙茶的神奇之处并以蒙茶祭天,所以以“祭”加“艹”(“艹”字即“艸”字,在《说文解字》中指出有草初生貌的含义,也就是指草发的嫩芽,而古时茶也就是一种草的嫩芽,所以被用来表示茶。)而特创出“蔡”字赐与此山。

  而蔡山与易学结缘,则在于祭祀活动。

  上古时人们为了了解宇宙自然,采用鬼卜、占筮等方法。在因无知而求有知的过程中不断向卜筮输入有知因素,经漫长岁月的积累,《连山》、《归藏》、《周易》分别在夏、商、周三代集结成书,为易学形成奠定基础。

  祭祀活动是远古人类最重要的大事之一。祭祀则与占筮是分不开的。占筮方法就是伏羲的八卦,成玄英《庄子·缮性》注说:“伏羲画八卦以制文字。华夏文明就起源于此。现代学者对彝族八卦的研究表明其比现在所传的伏羲先天八卦更古老,而彝族的古代祖先也是羌族。又据《淮南子·览冥训》称伏羲为“虙戏”。《礼记·王制》说“西方曰戎”。而《风俗通义·四夷》说“西戎有六……,五曰‘鼻息’”。查“鼻息”即“戏”的转写,而“虙”字从虎头。虎既是伏羲族的图腾,又是西羌族的图腾。这表明伏羲文化与西羌文化也有密切联系。所以伏羲画的八卦应是古羌族的八卦。

  而古雅安正是古羌族的生活地。

  佐证的史料还有,元代袁桷《易三图序》有朱熹派蔡元定到四川西部访购易图之说;《六书本义》中也传说阴阳鱼图是蔡元定在四川购得。有易学专家认为,这也证明了八卦、河图洛书等易图出于四川西部。而从雅安蔡山的历史地位来看,伏羲画卦诞生于雅安的可能性非常高。

  如今,周公山还有周公庙、八卦石等遗址,参加此次祭山仪式的专家学者就认为,这本身就是易文化的体现。

  蔡山易名周公山之谜

  研究易学,《周易》一书必读。参加此次祭山仪式的专家学者们就认为,《周易》乃群经之首,中华文化元典,东方养生宝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文化源头。

  《周易》的内容分为“辞”和“传”两部分。“辞”的部分相传为周公(或名周公旦)所作,“传”的部分相传为孔子所作。

  周公(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相传,周公为求得周易64卦的真义,因知伏羲、大禹在蔡山占祭、演八卦、得易图,于是来到蔡山祭祀先祖,寻根究祖,研究易图。周公隐蔡山中,茗蒙茶,画八卦、研重卦,求其精义,数日不出,根据《河图》《洛书》等易图的指引,始作64卦辞,384爻辞。周公为周文王64卦作辞,以至周易成书,传遍周朝上下,趋之若鹜。

  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以至于在儒学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成为众多后人(孔子、诸葛亮等)在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梦,经常被称为“周公之梦”,或“梦周公”。

  蔡山缘何会易名周公山呢?这是一个未解之谜。在与易学专家的座谈会上,我市领导就希望易学专家就古时蔡山为什么更名为周公山等一系列问题作进一步研究论证。

  一说是,相传三国蜀汉诸葛亮南征时,于山麓夜梦周公授计,从而征战获胜,更名周公山。据《南中志》记载:蔡山在雅州城东五里,武侯征西南夷经此,而梦见周公,故又名周公山;因封为文宪王庙,复敕境内俱祀周公。《太平寰宇记》则称:周公山在严道县东南畔,山势屹然,上有龙穴,常多阴云。耆老传曰:“昔诸葛亮南征,于此山梦见周公,遂为立庙。”州县常以灵验闻。

  对诸葛亮的南征线路,历史争论较多。雨城区原文物管理所所长赵彤在他的《诸葛亮南征线路考》一文中说,他(诸葛亮)为什么放弃‘既平且近’的成都——汉嘉(今天的汉源县)——越嶲线路,而选择走‘既险且远’的宜宾那边呢?诸葛亮从成都到越嶲只用了一个多月,整个南征只用了九个月左右,并且南征后他还要北伐,因此只有走汉嘉这条既平且近的高速路才能办得到。因此,赵彤认为,周公山应该是诸葛亮南征经过的地方。

  但关于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的路线,长期以来在史学界比较认同的是,他走的是宜宾那边……也就是说,诸葛亮也许从未来过雅安,由此蔡山易名周公山的这种说法似乎并不能成立。

  另一说是,汉代最兴易学,推崇周公和孔子,最崇周公,并专设“易学博士”官职。《易经》被列为六经之首,所以正是由于在汉朝时,易经研究发展到了最高峰,出现大量的易学家。这些易学家通过考证发现蒙山和蔡山是中国华夏文明中的最重要的历史见证,发现周易及易图居然是出于夷(羌)人,发现了蔡、蒙二山在证明华夏文明起源上的重要历史作用。这对于汉朝统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加上各路羌人正在反抗汉族的压迫,这是严重威胁汉朝,而且威胁汉族的生存地位的一个死对头。

  为了把这个秘密永远埋葬,汉朝就立即将知情的易学家秘密处死,并立即派人封锁信息,并彻底清查销毁所有相关的书稿,并长期监控查找知情人以杀掉灭口。同时不许本地其他汉人再称蔡山和蒙山,从此蔡山和蒙山一时成为忌语。

  由于当时汉人推崇儒学鼻祖周公胜过孔子,各地都祭祀周公,所以当地人就顺时称蔡山为周公山,称蔡水为周公河。于是就口传至今。

  但由于历史久远、史料缺乏。这样的说法,也并未得到学界的更多认同。

  可以肯定的是,周公山与易学是有渊源的。参加祭山仪式的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化研究所教授韩增禄说,周公山的历史传说不是空穴来风,有佐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室主任、国际易学联合会秘书长孙晶说,雅安周公山自然环境非常好,有深厚的易文化内涵,是研究、学习易学的好地方。

  周公山也曾是历史名山。据相关文献史料记载,到了明朝洪武年间,周公山顶上开始出现了规模稍大的木构庙宇。在佛教极其兴盛的明万历年间,寺庙被住持筹巨资修成铁瓦石殿的建筑。如今,在山顶有周公庙遗址,山麓有澄清庵,山间到处分布着许多历代名人摩崖题刻。

  相传,以前每年六月的周公山朝山会——万人之众朝山、万人之口诵经、万人之手拈香、万人之首磕头……记者高晓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