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术芹介绍市国资委如何从操作层面推进雅安国资国企改革
[主持人]:你好,高主任。国资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国资委如何从操作层面推进雅安国资国企改革?
[雅安市国资委主任高术芹]:本轮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在于顶层设计和地方创新相结合,这要求我们在实施改革时既要把握好国资国企改革的大前提、大方向,又要将地方实际和特色有机结合起来。为此,我们在探索改革之路时,首先要摸清“家底”,搞明白“为什么要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国资国企改革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对症下药、因企施策。我市共有市属国有企业19户,其中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17户,国有参股企业2户。经过近几年发展,我市市属国有企业在经营水平和资产运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15年6月30日,我市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306.15亿元,同比增长19.8%,所有者权益177.13亿元,同比增长0.9%。实现营业收入2.62亿元,利润总额0.54亿元。然而,由于企业建立时间短、起步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制约,从整体上而言,市属国有企业特别是市属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还存在产权单一、资产规模小、资本有效利用差、盈利能力弱、决策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剖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雅安市国资委主任高术芹]:一是政资不分、政企不分,企业行政色彩浓厚。由于种种原因,在现有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中,部分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没有区分开,导致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表现出“半市场化”的状态。如在经营性国有资产中,部分市属国有企业仍然保持“谁出资、谁监管”的现状,这就导致了一些履行社会公共职能的行业主管部门同时拥有国有资产的经营权和管理权,“保姆式”的行政管理模式一方面不利于释放企业经营活力,容易造成企业等、靠、要的惰性思维,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导致行政权力过多介入市场经营。二是企业内部制度建设滞后,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19户市属国企中,目前仅有5户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完善,另有5户企业还未进行公司化改造,企业内部制度建设明显滞后。
[雅安市国资委主任高术芹]:三是国有资源配置比较分散,规模优势不明显。在国有资源的配置上,部分产业相关、行业相近的企业中存在配置重复、分散的问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大企业、大集团。如涉水企业,就有3家市本级国有企业,分别主要从事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和水务项目投资建设三个方面的业务;公路建设方面的企业有2家,主营业务分别为公路桥梁建设、公路开发投资建设;承担城市公共设施维护、建设职责的企业有2家。多个企业在业务领域的交叉、重叠,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导致有限的国有资源重复、分散配置,没有发挥资源集中的优势。四是监管方式亟需转变。传统的管人、管事、管资产监管模式不再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