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鸡价下降风波

来源:
2005-07-14 00:00
浏览:
收藏 打印

  5月以来,芦山县农贸市场的鸡价陆续下降,从每公斤12元左右降到而今的9元左右。对此,该县不少养鸡专业户认为,鸡价下降的直接原因是一些外地鸡贩相互杀价的结果。 为此,他们还致电本报,希望有关部门管管此事。
  本地养殖户:应平稳价格
  连日来,看着只降不涨的鸡价,芦山县龙门乡月光村的骆国庆几次都想哭。几年前,他租用芦阳镇一地盘开始走养殖之路,经过一番打拼,现在的养殖规模已很大了,每年要出栏 上万只成品鸡。
  让骆国庆没想到的是,进入5月份后,芦山农贸市场上的鸡突然多了起来,卖价与本地鸡每公斤相差2元左右。骆国庆经过打探得知,原来是3家外来公司,他们以相互杀价的手 段进行市场竞争,批发出去的鸡价每公斤为7—9元。这样一来,过去常来芦山批发鸡的人不来了,外地的“便宜鸡”又大量拥入芦山销售。于是,他向有关部门反映,要求平稳鸡 价,以免这类不正当竞争将多年发展起来的养殖场毁于一旦。
  记者随后与芦山县几家养殖大户进行交谈。他们中的许多人与骆国庆看法基本一样,认为按照目前的市场鸡价,销售一只成品鸡大约要亏5元左右。
  外地经销商:要看竞争力
  按照骆国庆等人的说法,鸡价每公斤9元,便是亏本经营。对此,记者采访了外来销售成本鸡的部分公司。他们认为养殖业能否赚钱,关键是规模与技术,而他们采取的方法是薄 利多销。由于养殖技术过硬,成活率高,生长周期短,从而大大减少了成本,所以,看似价格低,实则仍有微利。
  他们称低价位销售主要是让利于市民。同时,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产品价格和质量的竞争,资本多少与技术好坏的竞争,不进则退,竞争就是要优胜劣汰。作为养殖专业户,应多考 虑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其观念更不应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靠政府限价限量生存。
  而养殖大户竹志强也认为,利益肯定要受影响,但市场经济本来就竞争激烈,关键是看自己的产品竞争能力。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找自身原因,不能过多埋怨别人的产品进入 市场。按目前的价格来看,他也是保本经营,自己已设法降低成本。
  芦山县群众:有选择真好
  就如何看待鸡价下降,接受记者采访的芦山市民都拍手叫好,价格高不一定质量好,外地来的品种也丰富了芦山的市场,让他们多了很多选择,这样真好。
  芦山县的一些成品鸡经销户认为,做生意谁都想赚,哪里便宜就买哪里的。在外地贩卖价格适中品质又好的鸡,不仅有利销得也快。
  芦山县工商局芦阳工商所负责人说,农副产品的销售是全国一盘棋——由农民自主定价,自主经营,国家没有限价规定。他希望芦山养殖户能够从自身查找原因,尽量降低养殖成 本。记者彭加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