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 谨防金融诈骗

来源:
2022-12-21 09:02
浏览:
收藏 打印

近年来,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网络犯罪增多,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防不胜防。当下临近岁末年初,更是各类信息诈骗的高发阶段。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实施,为打击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法治保障。那么,金融诈骗都有哪些“套路”?如何进行防范?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电信诈骗花样多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在种类繁多的金融诈骗中,通过电话、短信通知“活动中奖”“税费退返”等形式的电信诈骗占比最高,其次则是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理财诈骗。

“现在的诈骗手段太高明了,让人防不胜防。那些中奖短信点进去,看起来都很官方、很正式,谁能想到是假的呢!”一个月前,家住市区北二路的张大爷就差点被一起电信金融诈骗“坑”掉养老金。

张大爷告诉记者,当时他收到一条中奖短信,点入链接网站后,按提示输入了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和姓名。随后对方打来电话,要求张大爷向对方指定账号先打入1万元的个税和保证金才可以领奖。好在被女儿及时发现,告诉他这是骗局,并阻止他转账,这才让张大爷免遭资金损失。

而在号称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理财诈骗中,有一种叫“杀猪盘”的同样令人防不胜防。这种特殊的金融诈骗行为披着“爱情”的外衣,以投资为名诓骗受害者从事网络博彩。实施诈骗的“俊男美女”将目标人当作“幼猪仔”,把培养感情称为“养猪”,一旦感情培养积累到位,就对“猪”痛下杀手,携款消失。

此外,冒充银行人员、企业客服人员、亲友等进行诈骗的方式也是层出不穷,并且花样不断翻新,让人一不小心就容易掉进坑里。

保护信息很重要

人们都是通过什么渠道接触到这些金融骗局的呢?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表示,通过电话或短信方式接触到金融诈骗。还有的则是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收到诈骗信息。

我市银行机构从业人员指出,提高防骗意识是减少金融诈骗、保护个人财产安全最根本的方法。在大数据时代,金融诈骗更加智能化、线上化,要预防无孔不入的金融诈骗,不仅需要人们提高防骗意识,金融安全知识的教育和普及也至关重要。这两个环节相辅相成,才能让大众提高警惕,远离金融骗局。

对此,银行业内人士提醒市民,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或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设圈套的机会;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不要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必须汇款、转账的要再三核实对方的信息。一旦发现自己上当受骗或有亲戚朋友被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记者 蒋阳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