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道派出所: 砂锅警务“煨”出平安味
□ 转载自《雅安日报》市公安局 记者 李晓明
严道派出所民警在“中国·荥经桢楠王公园”内巡逻
启动“骑手义警·共治联盟”行动
“多亏派出所一直帮我,现在住得好了,娃儿上大学,我在厂里打工,日子有奔头了!”近日,当荥经县公安局严道派出所民警电话回访戒毒人员王某时,他开心地分享着生活的变化。这一暖心故事并非偶然,而是严道派出所打造“砂锅警务”模式结出的硕果。
在茶马古道的青石板路上,有着2300余年历史的严道古城,正被这股警务力量注入新的活力。成立于1951年的严道派出所,借鉴国家级非遗“荥经黑砂”文火慢煨的工艺精髓,形成了极具本地特色的“砂锅警务”,坚守“把群众当家人”的初心,久久为功推动平安建设,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煨”出醇厚的平安滋味。
让和谐如砂锅般“聚热保温”
“封警官,多亏你们!”7月中旬,严道派出所民警封杰友刚踏进派出所大门,就被老李(化名)紧紧拉住双手。原来在一年前,严道派出所启动“警里融合”机制,邀请在当地有威望的老王(派出所专门聘请有威望的人为“严道里长”)到老李家调解。此后三个月里,封杰友持续走访帮扶,最终为老李找到了新工作,还成功修复了其父子关系,解开了心里多年的死结。
这样化解矛盾的故事在严道派出所已成常态。据了解,严道派出所依托“警城融合”机制,不但整合了综合执法、社区网格等300余人力量,协助开展治安巡逻、纠纷化解等工作,更将外卖骑手发展为“流动哨兵”,仅今年6月和7月,通过骑手提供的线索整改安全隐患24处,真正实现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
让平安如砂锅般“熬”出正义醇香
严道派出所的破案能力在当地早已有口皆碑,其破获的一起特大编发非法期刊案,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扫黄打非”十大案件。
破案如同煲汤,需要火候与耐心。严道派出所借鉴荥经黑砂“七十二道工序”,建立了“淬火计划”培养体系:新警如“泥胚”般下沉社区,在走街串巷中学会“说群众话、察群众忧、解群众怨”;骨干民警则进入“窑变升华”阶段,在重大案件侦破中锤炼本领。正是这种工匠精神,让他们在“小案不小办”的担当中熬出了正义的醇香,今年1到7月,辖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55%。
让服务似砂锅般“暖心暖胃”
7月的一天,张先生手捧一面鲜红的锦旗走进严道派出所,上面“人民警察为人民失而复得暖人心”的金色大字格外醒目。就在一周前,张先生不慎将存有重要资料的手机遗失。接警后,“桢楠平安驿站”的民警仅用两小时就成功找回手机。“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找回来!”张先生激动地说。
这样的温情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严道派出所辖区内有著名的“中国·荥经桢楠王公园”,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根据这一特点,派出所在公园内建立了“桢楠平安驿站”,构建“贴心便民服务、连心矛盾调解、暖心安防宣传”的“三心”服务体系。在“三心”服务体系的支撑下,“桢楠平安驿站”配备12类应急物资,今年1到7月,服务游客3.2万人次,“树荫微课堂”开展反诈宣传83场,而当人们走进这个设在古树下的警务前哨时,23面锦旗整齐排列,无声诉说着群众的认可与信任。
【编后】
“砂锅警务”煨出的是一份沉甸甸的平安,更是一种扎根泥土的为民情怀。严道派出所将非遗技艺“文火慢煨”的智慧融入基层治理,以耐心、恒心和匠心,熬出了矛盾化解的温情、犯罪打击的锐利和群众服务的暖意。他们不仅整合社会力量织密平安网,更以“把群众当家人”的初心,让警务工作有了温度、厚度和深度。
这份“煨”出来的平安味、人情味,值得细细品味,更值得我们深深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