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家年末话理财

来源:
2007-02-16 00:00
浏览:
收藏 打印

  投资者应该保持平常心
  伴随着股市的红火、人民币连续破关升值和基金大幅增值,投资市场走过了“爆发”的2006年。面对今年的投资市场,投资者该选取哪些理财产品,用什么心态去对待,才能 在高风险和高回报的资本投资市场游刃有余?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工商银行雅安分行的金融专家。
  巧用基金规避投资风险
  “如果把收入比喻成一条河流,那么财富就是一座水库。要保证财富的水库不决堤,必须构筑一道牢固的大坝。”中国工商银行雅安分行的客户经理邓先生说,当前的保障型保险 可当此重任。将许多家庭的积蓄掏空的,往往是一些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因此,投资各种意外险,可以较好地防止意外情况导致个人财务状况恶化。
  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持有一支基金5—10年是很常见的情形。以投资增值为目的的个人,可用“闲钱”购买股票型基金。和直接购买股票相比,基金以集合投资的方式把 大众的钱凑到一起,再分散投资于股票。虽然本质上还是投资股票,但风险相对较小,普通人也能通过基金分享资本市场的果实。同时,还能避免个人购买股票风险大、却少专业知识 的不足。
  投资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投资理财时,有很大一部分人属于“后知后觉”,看到别人投资赚钱了,自己就非常后悔:“我要是当时也投资,那我也能赚那么多钱。”殊不知,别人在赚钱的同时,也承担 着赔钱的风险。从投资心态上讲,个人在做投资决定时应当保持冷静,对投资回报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邓先生认为,现阶段比较好的投资回报率一般在10%至12%之间。
  “总之,理财不是为了发一笔横财,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邓先生表示,科学的理财方法、健康的理财心态,能帮助大家建立稳健的财务规划,是家庭幸福、和谐的重要保 障。
  投资理财三原则
  邓先生在资本市场多年的“摸爬滚打”中,总结出了十二字真言,用来告诫向他咨询投资理财的每一位客户:“不熟不做、量入为出、合理配置”。
  不熟不做
  “不熟不做”是最适合老百姓的理财原则。“理财是件复杂的事情,光是主流的投资渠道就包括了保险、债券、外汇、基金、股票以及不动产等。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其中的每 一种都是非常复杂的。因此,普通人如准备投资,必须对投资方进行深入研究,熟悉了投资品种再进行合理投资,做到不熟不做,不懂不投”邓先生说。
  量入为出
  “量入为出”是投资者理财时一定要恪守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比如有的人资金比较雄厚,适合做房地产投资,但资金相对较少的人一定要贷款去炒房,就不合适了。邓先生认为, 投资者不能随波逐流,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负债,更不能总是抱着一夜暴富的幻想。
  合理配置
  无论是普通家庭,还是资产丰厚的投资者,资产的配置都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邓先生建议说,“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若想通过投资获得收益,不能把钱全部存在银 行,更不能把钱都用来炒股。最合适的方法是,把资金分成3份,一份是流动资金,可以存银行活期存款或购买货币基金,数量相当于一年的生活费;一份是长远打算储备金,可以买 养老保险或国债。这两部分钱要投资于不贬值、容易变现的金融资产。除去这两份资金,你手中可以支配的“闲钱”才能用来作投资。
  “三分天下”之后,就不能随意变动,切忌出现股市一涨,就把应急、保命的钱都抽出来买股票的冲动行为。比如去年股市行情看好,有人就把住房抵押了贷款炒股,甚至还有老 人把养老钱拿来炒股,这都是不可取的。记者 王金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