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光明照亮民心——名山电力公司农网升级改造侧记
安装户表
规整的电线,集中装箱的户表,崭新的变电台区;挥汗如雨的电力工人在杆上架线;满脸喜悦的农民在家中开动了制茶设备;头戴安全帽的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安全用电……这是国家电网雅安名山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名山电力公司”)在实施农网升级改造中的几组镜头。
今年5月以来,名山电力公司秉承“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发展理念,以“践行民生行动,服务新农村发展”为基调,拉开了名山县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这一“民心工程”的帷幕,给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实惠,使新农村建设用电无忧,着实让农民“点亮”了新生活。
老百姓的电力瓶颈之痛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千古流传,“茶祖故里,世界茶源”扬名中外。
近年来,名山县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始终不渝谋求群众福祉,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用当地百姓的话说:生活水平经历了一个芝麻开花节节高的上升过程,用上手机了,住上楼房了,开上小车也不稀奇了。
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农村电网建设的脚步明显慢了!
随着名山县农村经济特别是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以电代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的全面实施,网内负荷急剧上升、呈现跳跃式增长态势。“十一五”末,名山县农村户均月用电量从“十五”末的23千瓦时增长到“十一五”末的80千瓦时,增长近4倍;全县用电量从“十五”末的1亿千瓦时增长到“十一五”末的9亿千瓦时,激增9倍。疾速增长的网内负荷,致使名山县绝大部分电网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供电瓶颈突出,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率低下,电力企业电网抢修维护疲于奔命,电费催收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
就拿名山县百丈镇王家村来说,这里是市、县两级着力打造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但遭受去年“8·19”洪涝灾害后,本就非常脆弱的电网更是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居民家中都不敢添置大功率的电器,“天热时,电冰箱根本启动不了,买了也是白买,电压太低了。”该村一姓王的居民道出了心声,“现在大家富裕了,都想像城里人一样,用上家用电器,不早点解决用电问题,看着家里不用的电器,心疼啊!”
农村经济发展和电网建设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切实地摆在了市、县有关领导和电力企业的面前。
今年4月中旬,市委主要领导在名山县调研农村电力建设情况时指出,农村电网建设事关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事关广大老百姓民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瓶颈,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加快建设,使农电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锋。
杆上架线
农网改造告别用电难
为了解决农村电网瓶颈,让老百姓用上安全可靠的供电,名山电力公司积极向国家电网四川雅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电集团”)和省电力公司反映情况,争取到省电力公司总投入3亿多元的“十二五”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资金。其中,今年投入5732万元。
经过对各个台区经济发展状况、用电现状以及居民需求的迫切程度的综合分析,名山电力公司将率先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的目光瞄向了问题比较严峻的百丈镇王家村和中峰乡朱场村。
5月初,名山电力公司在雅电集团的大力支持下,迅速调整项目、开展规划设计、组织施工力量,全面启动两个村的改造工程。在工程实施中,由于施工力量不足,雅电集团及时增派施工队伍,确保了施工进度。同时,名山电力公司主要领导时刻关注工程进度,多次到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程实施;工程施工人员克服天气恶劣、材料转运困难、施工协调难度大等困难,倒排工期,抢抓进度,于6月15日提前15天完成农网改造工程。
改造后,王家村供电半径全部控制在0.5公里范围之内,变压器容量从260千伏安增加到810千伏安,电压合格率达100%,惠及农户495户;朱场村供电半径全部控制在0.45公里范围之内,变压器容量从130千伏安增加到500千伏安,电压合格率达100%,惠及农户288户。对农副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都能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居民致富的步伐。
“农网改造就是好。你看,我们村的供电线路老化,经常出现故障,特别是近段时间,遇到持续高温天气,家里的电器开多了,不是跳闸就是短路。多亏电力公司派来农网改造施工队,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现在,我们用电再也不用愁了,家里闲置了很长时间的制茶设备也派上了用场。”日前,在中峰乡朱场村农网改造施工现场,正在采茶的村民陈大姐说出了掏心窝子的话。
“顺民心、合民意、惠民生的事就会得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名山县电力公司总经理周波说,名山电力公司始终把优化网络结构、疏通管理渠道、减轻农民负担作为农网改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为农民办实事的同时,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关系。农网改造工程深得民心,得到农民的积极拥护。王家村、朱场村农网改造工程的完成,仅仅是名山县农网改造工程迈出的一小步。名山电力公司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组织和实施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为全县农户点亮盏盏明灯,照亮他们通往幸福安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