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海盟誓映初心 夹金风雪铸丰碑 ——从彝海结盟到翻越夹金山的军民鱼水情

来源:
2025-04-27 09:42
浏览:
收藏 打印

Image-200061252429

大理石雕刻的彝海结盟纪念碑

Image-200061252477

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碑

□本报记者 黄伟

日前,冕宁彝海湖畔的春风裹挟着索玛花的清香,吹拂着“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凉山行队伍的旗帜。百余名媒体记者、专家学者与青年学生齐聚彝海结盟纪念碑前,凝视着刘伯承与小叶丹并肩而立的雕像。

1935年5月22日的歃血盟誓与1935年6月夹金山下的风雪征程,在90年后的今天,通过红色地标的时空对话,诠释着长征精神的永恒生命力。

民族团结

誓言在风雪中的时代回响

“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与小叶丹今日结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4月17日,在波光粼粼的彝海旁,情景剧《彝海结盟》再现了90年前的结盟场景。

据史料记载,1935年5月22日,刘伯承与小叶丹按照彝族传统,以鸡血滴入湖水共饮,并立下誓言。

国防大学教授、军史专家刘波在《泸沽转兵》红色故事宣讲中提到:面对国民党“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围剿企图,毛泽东果断选择穿越被视为“畏途”的彝族聚居区,红军先遣队以《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宣告“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刘伯承与小叶丹在彝海边的誓言,至今仍在回响。

群山映衬下,大理石雕刻的“彝海结盟纪念碑”巍峨挺立。小叶丹的外孙伍龙站在结盟石旁说:“爷爷曾说,红军的尊重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人’的尊严。”

伍龙介绍,小叶丹为守护象征盟约的“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倾家荡产缴纳国民党罚款,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临终前仍叮嘱妻子将旗帜好好保存。如今,这面旗帜珍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为民族团结的永恒见证。

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硗碛湖畔,“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碑”巍峨挺立。

1935年6月,中央红军挥师北上,直面长征途中第一座雪山——夹金山。这座雪山被当地人称为“神仙山”,终年积雪,气候诡谲。民谣传唱:“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可攀。”

“六月飞雪、呼吸凝冰”的极端环境,考验着红军的意志。1935年6月12日,红一军团红四团作为先遣队,用辣椒水御寒,以木棍探路,顶着冰雹向山顶进发。

据史料记载,6月14日,中央红军主力抵达小金县达维镇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当晚的联欢会上,两军将士同唱《两大主力会合歌》,歌声穿透雪山夜空。达维会师使红军兵力增至10万,为北上陕甘奠定基础,更以“信念如铁、团结如钢”的精神重塑了革命格局。

在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红军与藏族同胞的故事同样荡气回肠。

“爷爷说,红军战士宁可在路边挨冻,也不进村民屋子避寒。”硗碛乡藏族老人杨金莲回忆,战士集体露宿屋檐下,饮用溪水,不取民家一粟‌。红军翻越雪山前,曾帮村民修补取水泉眼,留下“红军泉”与“红军树”。部队撤离前,为藏族家庭修缮屋顶、修补围栏,将借用物品清洗后归还原处。‌

如今,这些遗址与达维会师桥、两河口会议旧址共同构成红色旅游脉络,迎接四方游客。

精神赓续

从记忆到守护的时代传承

从彝海结盟到翻越夹金山,凉山和雅安的大地上,处处可见“长征印记”,它们以不同形式述说着红军长征的故事,激励后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90年后,这条用生命铸就的红色走廊,正焕发新的生机。

刘波说,“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光辉典范,给伟大的万里长征增添了光彩的一笔。

在彝海结盟石旁,索玛花年年盛开,湖水映照着“民族团结万岁”的纪念碑文,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彝海结盟纪念馆内,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馆内珍藏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上写着‘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讲解员告诉大家,红军总司令朱德在冕宁县城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向来到川西,尊重夷人风俗”。文中首次出现了“万里长征”一词。

在宝兴县,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巍峨耸立;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内记录着那段辉煌过往。

在国道351夹金山隧道口的观景台上,曾有红军后人感慨:“当年祖父用双脚丈量雪山,今天我们以‘基建奇迹’致敬历史。”

同时,山顶保留的徒步线路成为红色研学热门路线。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体验“极限教学”,身着单衣攀登雪山,在寒冷的环境中重温入党誓词。很多学员感慨:“只有亲身经历缺氧与严寒,才懂得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

刘波曾说,夹金山的翻越不仅是生理极限的挑战,更是政治智慧的体现,红军在硗碛休整期间,通过尊重藏族习俗、公平买卖粮食,赢得了美誉,这种群众路线为后续战略奠定了基础。

90年后的今天,彝海结盟和翻越夹金山的光辉,依旧照耀着这片土地。

依托红色资源,长征路上的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红色精神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懈奋斗。夹金山下的藏寨与彝海边的新寨,正以红绿交融的画卷,书写着新时代的长征答卷。

这答卷里,有历史的回响,更有未来的曙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