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动物招待所”IUCN专家徒步考察扑鸡沟大熊猫栖息地
本报讯昨(2)日上午,IUCN保护地委员会主席戴维·谢泊尔,美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中国项目经理、博士威廉·毕蔚林,保护国际(CI)中国项目负责人、 博士吕植,中科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主任庄平,西华大学博士张泽钧等中外专家深入到扑鸡沟,走进大熊猫家园,徒步考察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情况。
扑鸡沟位于宝兴县永富乡中岗村,早年有一条林区简易公路,天然林禁伐后,简易公路已掩没在荒草中,很多路段已被洪水冲毁。尽管宝兴县交通局提前十多天组织人力抢修,宝 兴县调集了性能最好的越野车,也只前进了10多公里,还有将近一半的路程在荒野中穿行。
来回徒步走了5个小时,尽管中外专家疲惫不堪,但收获颇丰。在扑鸡沟长河坝箭竹丛中,中外专家看到了不少大熊猫活动的痕迹。在一棵大树下,重重叠叠的树冠给野生动物营 造了一个天然乐园,树枝、杂草铺成了一个温暖的窝。戴维·谢泊尔、威廉·毕蔚林、吕植仔细观察后,发现了大熊猫、金丝猴、黑熊、青麂等动物栖息过的痕迹,专家戏称:“这里 是动物招待所。”
这里不仅有“动物招待所”,还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大熊猫公馆”。在一个树洞里,吕植发现这是大熊猫的产房,堪称“大熊猫公馆”。她钻进树洞察看,里面有大熊猫幼仔的大 便和大熊猫的毛发。深山中毫不起眼的东西,在专家眼里成了宝贝,他们小心翼翼将标本收入囊中。威廉·毕蔚林已在中国生活了10多年,是一个“中国通”,他告诉记者,我们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到这里来实地考察,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一是这块保护地是否具备世界遗产价值?二是这块保护地是如何保护管理的?他一路走一路拍, 相机镜头盖掉在茂密的箭竹丛中,再也找不到踪影了。当他从箭竹丛中钻出来时,尽管衣服已被露水完全打湿,但仍乐不可支。戴维·谢泊尔面对绝佳的美景,除了自己拍外,还将相 机交给记者,为他拍摄工作照。
陪同考察的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崔学振还将煤气炉带上了山。中午在河边吃干粮,他为中外专家送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有人称:蓝天白云下,青山绿山间,这样大的 “咖啡馆”天下难觅!
坐在石头上的庄平品咖啡也不忘工作。面对一块五彩斑斓的石头,他说:“别看石头小,但这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博物馆。”他告诉记者,上面的杂草有好几个品种,而且地衣、 苔藓、藻类一应俱全。”更难得的这是一块含铁质的石头,裸露部分红得发紫。他边说,边趴在石头上拍个不停。
其余专家在副市长谭向红的陪同下,赴赶羊沟检查考察。昨晚,中外专家住宿中岗村农家。今日,考察扑鸡沟的中外专家将徒步穿越中岗,从宝兴县永富乡到硗碛乡,与经东河到 硗碛的另一路专家会师硗碛。记者高富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