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四小新华校区举行2025年校园班级足球联赛 绿茵场上点燃青春梦想
□ 转载自《雅安日报》
雨城四小新华校区2025年校园班级足球联赛现场
□本报记者 郑暘
10月14日,秋阳正好,微风和煦。雨城四小新华校区的绿茵场在明媚的阳光下格外生机盎然。
球场上,小球员们奔跑、传球、射门的身影,与场边啦啦队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动人画卷。
阳光点燃赛场
小将初显锋芒
据悉,本次班级足球联赛面向二至六年级学生,旨在以足球运动为载体,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拼搏意识和团队精神。
据校方介绍,比赛将采用五人赛制,于10月13日正式拉开帷幕,持续至11月下旬。一个突出的亮点是,规则要求每支队伍每场比赛至少有一名女生上场,这不仅确保了参与的广泛性,也展现了校园体育的包容与多元。
14日13时,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三年级的四个班级分别开展比赛。
场上小将们拼抢积极,跑动积极,传球配合有模有样,不时打出精妙的小范围传递。
守门员更是全神贯注,高接低挡,一次次化解门前险情。场边的班主任和同学们组成的啦啦队声势浩大,“加油!”“好球!”的呐喊声不绝于耳。
“能和同学们一起在阳光下踢球,感觉特别棒!通过比赛,我感觉我们班更团结了。”学生陈泓伊开心地对记者说道。
不在胜负
重在育人
“同学们的参与感极高,比赛的意义远超胜负本身。”在场边专注指导的学校体育老师谭丁萌,在比赛间隙接受了采访。
看着拼搏的同学们,他眼中满是欣慰。他说,在比赛中,同学们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学会了如何遵守规则、如何尊重对手、如何在逆境中坚持。这种全员参与的足球氛围,对于普及足球技能、发现苗子至关重要,是校园足球发展的坚实基础。
雨城四小新华校区扎实开展的校园足球活动,正是全市青少年足球运动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这种以学校为基点、以班级为单位的广泛参与模式,为足球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培养提供了肥沃土壤。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备受关注的“川超”的持续火爆,以及其中涌现出的本土球员,为这些怀揣足球梦想的孩子们树立了鲜活的榜样。
三年级4班的王梓屹是此次“川超”雅安貊貊队的入场球童之一。他激动地告诉记者,牵着球员的手走进球场时,听着上万人的欢呼,那种感觉太震撼了。
校方表示,将以此次班级联赛为契机,持续深耕校园足球文化,将拼搏、协作的体育精神融入日常教育中。学校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让同学们近距离观摩、学习像“川超”这样的高水平比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潜力,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育人”的目标。
从阳光下的校园绿地,到聚光灯下的比赛现场,足球的种子已然播下。
当王梓屹这样的孩子牵着偶像的手走进“川超”赛场的那一刻,梦想的桥梁已然架起,等待着更多少年沿着脚下的绿茵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