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初步建成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度假旅游城市 市政府召开第十六次常务会 审定《雅安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送审稿)》

来源:
2012-12-11 09:38
浏览:
收藏 打印

  雅安日报讯 昨(10)日,市长陈越良主持召开市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会议审定了《雅安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送审稿)》(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市旅游将突出体现“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南下北上”发展战略,围绕“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目标,着力构建“一心、二区、三线、七集群”的旅游战略空间布局,促进旅游产业集约化发展。到2015年,初步建成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度假旅游城市,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雅安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市旅游总收入力争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0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20%。

  陈越良强调,雅安是“熊猫首都·生态天堂”,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旅游业是全市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认真抓好《规划》的落实,进一步凸显雅安的生态优势,进一步促进雅安旅游产业的上档升级,努力为雅安第三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要抓好旅游发展的招商引资,统筹搞好旅游规划与城市总规、道路建设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真正将雅安旅游产业培育成为雅安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会议审议了《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雅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试行)》。

  据悉,为了充分发挥农业高校的科研和人才优势,构建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教育部和科技部决定联合开展“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

  2012年4月,在雅安市和四川农业大学的共同努力下,四川农业大学被教育部、科技部批准为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为进一步深化合作,我市将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共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雅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合作将坚持“政府主导、院校主体、科技支撑、公益服务”的理念,按照“合理布局、点面结合、示范带动”的原则,通过“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雅安服务总站—县(区)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多层次的新型服务平台,共建特色农业基地,重点发展茶叶、林竹、中药材、果蔬(含干果)和畜禽五大产业。

  根据全市产业发展程度和各县(区)实际情况,我市的名山、雨城、宝兴、石棉四个县(区)将作为首批试点县(区)。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记者 熊蕊

  相关链接

  “一心”即打造一个中心枢纽。以雨城、名山为中心,以城市休闲旅游为主体,整合旅游资源,塑造核心吸引力,发展多元化旅游产品;

  “两区”即以大熊猫、茶文化为主题的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区和以阳光、温泉、特色水果、碧湖、峡谷、南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南部阳光风情旅游区;

  “三线”即构建三条旅游发展走廊。着力把S210线(雅马高速)、G108线(雅西高速)、G318线(雅康高速)打造成大熊猫生态旅游线、中国茶马古道旅游线、攀西阳光之旅和南丝绸之路旅游线,逐步形成特色鲜明、设施配套、便捷舒适、通达性强的旅游发展走廊;

  “七集群”即龙相、大渡河、二郎山、夹金山、大川河、碧峰峡-蒙顶山、周公山旅游集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