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受灾群众一起共渡难关 早日重建美好家园 天全县突出“四安”做好群众工作
雅安日报讯 昨(9)日,记者从天全县获悉,“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天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抗震救灾中,大力开展群众工作,群众工作的基础得到夯实、方法不断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密切联系了群众。在灾后过渡安置、恢复重建过程中,天全县将突出安居、安全、安心、安稳“四安”,带着感情开展群众工作,反映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问题,和受灾群众一起共渡难关,早日重建美好家园。
天全县委书记赵昌林表示,群众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贯穿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全过程。做好群众工作是平稳实现灾后过渡安置的当务之急,是顺利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基础保障,是有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群众工作的深浅,决定着恢复重建工作的难易;群众工作的成败,决定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成败。
“我们要找准着力点,突出针对性,尤其是过渡安置阶段,要把安置群众作为抗震救灾的中心任务,把防治次生灾害作为抗震救灾的重中之重。”赵昌林说,天全要突出“安居”,围绕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开展群众工作。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物资供应,特别是要抓好临时安置点受灾群众的食品、药品、饮用水等救灾物资的调运和发放,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孩子能及时复学。有针对性地收集受灾群众在过渡安置方式、安置点选择、有关补助政策、灾后重建规划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组织发动群众做好板房运输搭建、建筑垃圾清运等工作,发动群众做好临时安置点的卫生保洁、安全巡逻等自我服务和管理等工作,进一步改善受灾群众生活条件。
突出“安全”,围绕防治次生灾害开展群众工作。加强卫生防疫、消防隐患排查、次生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安置点防疫、防火、防治次生地质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动党员群众,切实做好灾害隐患的排查、监测、预警、标示和信息发布工作,对重点隐患点特别是靠山、靠崖、靠危房搭建的安置点,组织动员群众成立巡防队,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险情、排除隐患、疏散群众,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认真组织群众开展消防、次生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能力。
突出“安心”,围绕生产自救开展群众工作。教育引导群众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摒弃“等靠要”“相互攀比”“因灾得利”的思想,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重建美好家园。组织群众积极开展互帮互助,发动有能力的党员群众组成“助耕队”“抢收队”“帮工队”,帮助缺劳动力、缺生产物资的家庭抢收抢种、搭建房屋、搬运物资,形成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整体合力。
突出“安稳”,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开展群众工作。继续做好灾区群众特别是重伤或遇难者家属的心理调适工作,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地震阴影。对因灾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三无人员”进行重点联系帮扶,了解他们的需求,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走村入户进帐篷,认真研究和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切实把问题发现在一线、把困难解决在基层、把矛盾控制在萌芽状态。
做好灾区群众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天全县还将健全群众工作网络,加强对全县灾后群众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不出乱子、不出问题;转变群众工作作风,真正沉到基层、蹲在一线,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解决群众最现实、最紧迫、最具体的问题,同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
记者 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