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村管理“增值” 石棉县挖角乡七里坝新村管理有新法
灾后恢复重建,雅安建起了232个新村聚居点,随着重建户先后入住,在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自建委”逐步转型成“自管委”。
探索新村后续管理,“自管委”只是村民自治的带头人,而非约束者,新村管理不是两三人说了算,最终还需发挥群众的自主性,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如何发挥村民自主性,实现自我管理、自发管理、自动管理?让新村管理“增值”起来,石棉县挖角彝族藏族乡(以下简称:挖角乡)七里坝新村的广场舞队有点小办法。
七里坝新村广场舞队参加文艺汇演
娱乐身心健康
营造和谐氛围
说到广场舞,这项娱乐活动在全国的大小城市十分风靡。随着群众文化阵地建设的推进,这项运动在雅安各个新村聚居点日渐流行。
挖角乡七里坝新村的广场舞队成立于2014年3月,起初只是一些热爱舞蹈的村民自发形成的锻炼队伍,但随着“自管委”的加入,广场舞队在锻炼身体、娱乐身心的基础上,日渐成为新村管理的好帮手。
村民李霞是七里坝新村广场舞队的队长,也是广场舞队参与新村管理的见证者。爱好跳舞的她一开始只是在自家门外自娱自乐、锻炼,却没想到吸引了周边数位村民加入。
“当时没有音响设备,只能在小范围内跳舞,后来跳舞的人多了,场地不够大,音乐也听不清。”李霞说,村民的娱乐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可自家有限的设备无法满足村民的需求。
“要是有个大音响,大家就能去活动广场上跳舞了。”村民有诉求、有呼声,七里坝新村“自管委”成员迅速开始了行动,通过积极向上级争取,挖角乡党委政府为新村村民送去了一台音响。
有了大音响,村民的跳舞地点搬到了宽敞的活动广场,跳舞的人数也更多了。在“自管委”的引导下,新村广场舞队应运而生。
“广场舞队的成立,除了丰富村民的娱乐文化生活,还能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七里坝新村“自管委”副主任余全贵说,村民们每天在一起跳舞,彼此增进了解,多了一份理解包容,减少口角发生几率,增强邻里团结。
“要是谁和谁有点小矛盾,我们还会发动广场舞队里其他队员帮忙做思想工作,避免冲突发生。”余全贵说。通过大伙的努力,如今七里坝新村村民冲突的现象鲜有发生。
增强“内生动力”
助力新村发展
13日,经过小雨洗礼的石棉空气凉爽,气温骤降。傍晚时分,七里坝新村的广场舞队又开始了每晚的锻炼。伴随着《扎西德勒》、《敬一杯青稞酒》、《小苹果》等熟悉的音乐声,新村活动广场人头攒动。
“我们跳的舞,大多都和当地民族特色有关。”村民杨俊英介绍,七里坝新村按照藏寨风格建设,32户村民都是藏族,他们平时跳的舞蹈大多都是藏族舞蹈。
七里坝新村建成后,当地政府通过积极引导,部分村民利用自家优势开起了农家乐,乡村旅游成了当地村民的一大增收产业。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像七里坝新村这样发展旅游产业的新村有很多,如何在一众新村里脱颖而出,让七里坝新村成为一个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旅游新村?
在开发自身黄果柑产业、挖角特色餐饮等现有资源的同时,七里坝新村“自管委”发现,广场舞队也有大作用。
“藏族舞本身就很有特色,我们把它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以后游客来了这里不仅能看藏寨、品美食,还能看藏族舞。”余全贵说,村民们日常锻炼就是舞蹈排练,这不仅锻炼了身体,愉悦了身心,也增加了新村的旅游元素,增添了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让新村管理“增值”起来。
将广场舞队这样的民间组织与新村管理相融合,是新村探索群众自我管理的一次尝试,据余全贵介绍,在接下来新村管理中,他们还会利用老年协会、民兵组织等作用,发挥村民的自主性,探索新村自治的有效途径。记者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