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报告为汉源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来源:
2011-10-10 09:51
浏览:
收藏 打印

  9月29日下午,刚刚离开中国共产党雅安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会场的汉源党代表们就前往雨城区学习考察。由此,汉源县在全市率先掀起了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至10月9日,汉源已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召开干部大会传达会议精神、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召开支部会议学报告、活学活用重落实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

  实地考察:

  学习先进经验开阔眼界

  汉源党代表们一致认为,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的“建设瀑布沟区域品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汉源阳光城”和“在高端度假和生态城镇、生态乡村、生态文化、生态产业基础上,开创建立以现代健康旅游为特色的大旅游新格局。”为今后汉源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农业大县,自汉源湖成功蓄水,如何实现农业产业的二次腾飞和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是汉源干部群众面临的重要课题。市委常委、副市长、汉源县委书记蒲忠说:“路子怎么走?就是要有开阔的眼界、开放的意识。我们不仅要埋头苦干,更要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

  9月29日下午至9月30日,大会刚刚闭幕,带着对汉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发展的诸多思考,汉源代表团走进雨城区和名山县实地学习考察。

  在雨城区中里猕猴桃产业基地、在名山县双河乡骑龙村万亩观光茶园,汉源党代表们深入田间地头,听取当地政府及相关专家介绍情况,与果农、茶农交流种植及收入情况,大家认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仍然要树立大开放意识,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农民群众都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要牢固树立起“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精明更要开明”“先舍后得”的观念。

  看到了“北茶竹”欣欣向荣的局面,代表们对“南果蔬”的发展满怀信心和憧憬,大家认为,汉源农业产业化要实现二次腾飞,一定要紧紧围绕市第三次党代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理念,抓好土地流转,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农业产品向商品的成功转换,发展好汉源湖畔的“金果”观光农业带,加强城镇间通道建设和产业的分工协作,确保农民进城务工有出路,回乡务农有退路,确保农民增收致富。

  在雨城区上里古镇、名山县双河乡骑龙村万亩观光茶园和蒙顶山,代表团一行通过了解开发模式和运营情况,充分领会到以规划为先导,抓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的“四规衔接”的重要意义,体会到观光农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巨大拉动作用。代表们认为,通过挖掘特色形成优势,整合汉源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光热资源、独特的民风民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84平方公里的巨大湖面等多种独特资源,以“在高端度假和生态城镇、生态乡村、生态文化、生态产业基础上,开创建立以现代休闲旅游为特色的大旅游新格局”为努力方向,汉源旅游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解放思想:

  在实践中贯彻党代会精神

  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和认真学习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汉源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汉源正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要用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开放,用大开放促进大开明、大开发、大发展,不断清除阻碍改革发展的思想桎梏。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开阔视野、拓展空间。

  分析汉源当前的形势,随着库区移民工作的基本完成,汉源已转入后移民时期,干部群众必须跳出移民工作的范畴,着眼未来发展的全局,逐步形成国际化的思维,以开放的意识、努力推进“两化互动、三产相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大力改善民生是汉源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关键在于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汉源把加快交通建设,切实改善民生作为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抓手,在9月29日与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设计院签订了农村道路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按照“相互协调、协作配合、相互促进、共谋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汉源县农村道路建设,改善汉源道路路网结构,努力将汉源建设成为融入成都、链接攀西、辐射康藏的“川西综合交通次枢纽”。特别是在农村道路建设方面,将力争通过三年大会战,到2013年底前打通县城辐射乡镇的联网路,实现乡乡通水泥(油)路,实现重要村级骨干线通水泥路,实现80%的村通水泥路,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问题,促进边远山区经济发展,把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

  张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