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石棉:山水焕新颜 万物共家园
□ 转载自《雅安日报》 记者 吴丹
日前,石棉县的山水间接连传来好消息。竹马河清澈的水流中,珍稀的大凉疣螈悄然现身,为河流带来新的活力;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新发现的报春花如约绽放,缤纷的色彩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些自然的精灵,正是石棉县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的生动写照,也无声诉说着这里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故事,印证了石棉县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实步伐。
近年来,石棉县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紧紧抓住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直面环境难题,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如今,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在石棉大地徐徐铺展。
精准守护 绘就生态画卷
石棉县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理,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的关键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效。
今年上半年,石棉县的空气格外清新。196个监测日中,石棉县空气质量优的天数达150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9%,“石棉蓝”成为常态,居民们畅享着这份洁净的馈赠。
水,同样清冽。石棉县22个县级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稳保持在100%,省考断面——大渡河三星村出境水质达标率也持续稳定在100%,交出了“双百”的亮眼答卷。奔腾的河水,为居民生活和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保障。
脚下的土地也安然无恙。石棉县重点建设用地的安全利用率稳定在100%,农用地土壤状况总体良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为粮食安全和城市发展奠定了稳固基础。
用心呵护 乡村焕发新颜
石棉县格外重视乡村环境的改善,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筑牢生态根基,特别是在农村污水治理上取得了显著突破。
立足地形、人口分布和发展实际,石棉县科学规划、分步推进,补齐农村污水治理短板。今年以来,总投资约1亿元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全面完成,新建污水处理站12座,维修改造原有站点12座,并配套完善了污水管网系统,让更多村民享受到污水处理带来的便利。
2025年,石棉县又成功争取到省级“千村示范工程”项目奖补资金117.3万元,用于支持2个行政村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截至目前,石棉县累计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已达45个,占比已超八成。曾经困扰乡村的污水问题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溪流清澈、村庄整洁的新面貌。
为了解石棉县生态保护工作的具体实践,记者走访了石棉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技改扩容项目现场。项目负责人介绍:“这次技改扩容,核心是提升处理能力和效率。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出水水质达到更高标准。目前进展顺利,不久后就能投入使用,届时城区污水处理水平将再上一个台阶。”
在石棉县新民乡海子山村二组,一座崭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引人注目。当地村民感触颇深:“以前生活污水乱排乱放,不光不好看,味道也难闻。现在好了,污水有了‘归宿’,村里干净清爽多了,住着更舒心。”
石棉县的生态守护,始终在持续发力。该县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了“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的整改机制,确保环境问题真改实改、改彻底、不反弹。
面向未来,石棉县将一如既往地珍视生态、绿色发展,以更高的标准守护好蓝天、碧水和净土,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该县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石棉,让绿色成为石棉县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让良好生态成为幸福生活最亮丽的注脚。相信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还将不断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