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月华山上梦——名山中学81年校庆宣传报道系列之四

来源:
2011-08-23 11:16
浏览:
收藏 打印

  蒙顶山下,月华山上,一座文庙蕴藏了千年文史。

  从明清走来,它带着历史的厚重,几经蜕变,用坚毅的步伐迈向名校之旅。

  从这里启程,文庙记载着年轻航手的寻梦旅程;

  从这里启程,文庙开始倒数与远航儿女的重逢日子;

  81年风雨兼程,寻梦的路上,远航儿女从未停止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

邓奥博

吴洪武

尹朝安

  讲述人:

  卢本德(农业茶叶专家)

  ——名山中学初55级春季班毕业

  “那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代,每当忆起仍让人倍感振奋。”作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名山中学我经历了最后一次春季招生,还记得当我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时,那无比骄傲的神情。因为在那一刻,这鲜红的颜色仅仅属于六个人的荣耀。

  如果说这一切是记忆的基石,那植根于名山中学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则始终伴随并影响我一生。作为生物组组长,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了解和认识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还记得一次班会,我当着全班第一次大声说出“我要当一名植物学家”时的激昂之情。

  59年,将近1个甲子的轮回。忆过往思今朝,希望母校名山中学培养出更多有着人生理想和目标,为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讲述人:

  吴洪武名山县志办,书法家

  ——名山中学初55级毕业

  我是名山中学实行新招生制度后招收的第一批学生,至今我依然难以忘怀升学考试放榜后,看到自己名字时的雀跃和自豪,这份自豪属于一个从乡村到县城的农村学子。还记得那时初中生活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所有学生全部使用毛笔写作文。最便宜的墨块,每一张纸都显得无比珍贵,从小爱好书法的我,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着其中的快乐。

  还记得与同学共在一盏煤油灯下练习毛笔时的情景,还记得不少身处贫寒家庭的学子在助学金帮助下完成学业后的感动,还记得在老师谆谆教诲下,融洽的师生之情,兄弟之情。正是这三年的情愫,养成了我上进好学,吃苦耐劳的性情,并受益终生。

  “状元桥上状元站,灵星门前秀才天。”希望我的母校蓬勃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国为家更添一份力。

  讲述人:

  俸金龙名山县文体局,捐赠首任校长塑像发起人之一

  ——名山中学初68级毕业

  在我的记忆中,名山中学高68级一班是当时学校中最为“调皮”的班级,学习成绩并不差的我们,曾让老师们伤透了脑筋。如今,每每回忆往昔之时,心中总是对学校和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感激老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感激老师的无私教诲。

  今年,时值名山中学81周年校庆。在获知消息后的一次同学会上,我们20多名同学商量决定,由全班同学共同集资,向母校名山中学捐赠名山中学第一任校长赵正和的塑像。作为学校创建人,赵正和满腹学识,一直为名山关心教育的人们所津津乐道。

  我们捐赠塑像,既有庆贺母校校庆之意,也希望我们的母校名山中学继往开来,以学识、理想为基,搭建起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服务于社会,造福于社会。

  讲述人:

  林际平现就职于攀枝花钢铁集团成都地产公司

  ——名山中学高81级毕业

  我毕业于1981年,是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后名山中学的第二批统招高中生,学制两年。母校留给我的记忆中,最深刻的还是那时学校为学生营造的浓厚学习氛围,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都是那样投入。

  高考那一年,我以4分之差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大学,转而就读于一所省属高中。但就在这两年中,我明白了“努力不一定就要得到回报,但努力却一定会有收获”的道理。高中时在名山中学养成的自学能力让我受益匪浅,不断提高的学习能力,随之而至的是更丰厚的收获。如今想来,这也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收获。

  时光如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希望母校能继续秉承教书育人,理想树人的优良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继续延续名山中学数十年的辉煌。

  讲述人:

  岑红上海某公司总经理

  ——名山中学高86级毕业

  三年的名中生活,让我最难忘的是每天的早晚自习必须经过的长长石梯。由于是通校生,那时候我总是很早就要起床,尤其是到了冬天,天还黑乎乎的时候,我就已经行走在山下那条长长的石梯上,然后走进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名山中学建于月华山上,虫鸣鸟叫自不可少,晚自习后,胆小的女生们总是结伴而行,撒下一路的欢笑。对我而言,这条石梯承载了我高中时代很多美好的回忆,每每想起它,总会有一种重回高中的感觉。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名山中学高86级2班的每个老师都是我的恩师,时隔多年,我仍然很感谢他们对我三年的教导。目前,我在上海一切都很好,如果有机会,一定再回母校看看。

  在母校81周年大庆之际,愿母校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

  讲述人:

  邓奥博当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

  ——名山中学高2009级毕业

  母校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便在月华山上修建学宫,清代时又在此移建学宫。1930年,名山中学正式建校,负载着悠久历史,母校厚积薄发,在动荡中前行。这样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名校,对于当年的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在进入名山中学学习前,我所知的是其头上巨大的光环,而名中人(学校领导、老师、员工、学生)对我而言却是模糊的。伴随三年高中学习生活的不断深入,他们在我心中的形象日渐鲜明起来,直至今日,依然难忘他们的付出与努力。

  记得刚进校时的忐忑不安总是导致上课走神,但班主任谌老师及时发现我这种不正常的心态,时常找我聊天谈心,不知不觉中,我逐渐投入到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令我难忘的是,谌老师每天早上都坚持出现在教室,与我们一起早自习。我们像并肩作战的战友,一起面对三年后的那场大考。此外,物理老师杨老师除了上课认真细致,还会在天气转凉的时候提醒我们多穿衣,防感冒,令人倍感亲切。

  如今,虽然离开了名山中学,但仍然时常想起停电的晚上,我和室友的夜谈;想起周六下午,同学们绕着环山路转悠的闲适;想起周六晚上,住校的同学们挤在教室看电影的场景……回忆中,在名山中学的学习生活,单纯却丰富,单调却不乏味。

  在母校迎来81岁生日的时候,作为名山中学万千学子中的一名,对母校在过去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自豪,并对母校81岁生日表示最真挚的祝福。

  讲述人:

  尹朝安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创业自办公司

  ——名山中学高83级毕业

  27年前,我在名山中学实现了人生中第一次最成功、最惊险、最值得大写特写的跳跃,从普通班学生到超越重点班学生,成为当年高考(文科)最终的获胜者,被人誉为“黑马”,名山中学因此成为我人生中难忘的记忆。在那里,我学会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个词:自信、感恩、诚信。

  当年,我以两分之差与名山中学高中重点班擦肩而过。然而,名中高中老师的水平普遍较高,而且我有幸遇到恩师赵玉峥,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乐观和信念的力量。赵老师是从动荡的岁月里走过来的人,饱尝人间疾苦,但她始终用淡定亲切的微笑直面人生,她让我明白普通班的学生只要努力,丝毫不亚于重点班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有规律地生活,“忽视”所谓的“差别教学”,我不仅在学习上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力点,同时告诫自己要全面发展,在体育等方面也丝毫不落下。

  我从初中开始爱好英语,就读于名山中学期间的几任英语老师给了我很大帮助。如今,英语对于我而言,只是个工具,当我辗转世界各地,熟练地用英语进行商务往来时,我无数次回想起地处大西南内陆的他们为我点燃学习英语的热情,并通过这门语言为我开启了“世界万花筒”。

  近年来,我也曾回母校,为师弟、师妹们做演讲,希望通过我的学习、工作经历给他们带来方向和希望。而每一次演讲中,我都会向他们灌输“自信、感恩、诚信”的观点。

  名山中学是我“万里人生路”的起点。母校建校81周年,希望更多的校友关注母校,为母校创造更加精彩的明天加油助力!

  记者刘世杰孙振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