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闪耀上里古镇

来源:
2016-10-17 10:02
浏览:
收藏 打印

10月13日,上里古镇一隅

  走进雨城区上里古镇,一派古色古香、繁华热闹的景象。

  八十年前,这个川西一隅的小小村镇,迎来红军队伍。

  如今,在厚重的古镇文化浸染下,上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八方来客在这里见证承载着浓郁红色文化的红军石刻等。

  用石灰泥土保护红军标语

  1935年底至1936年2月,红军在上里、中里等地分别建立苏维埃政权,还成立游击队、儿童团等组织,在这里打倒土豪劣绅,为穷人分田地,与围追堵截红军的敌人展开激烈战斗,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

  在上里,红军广泛发动当地群众抗日救国,在许多石碑、石坊、石壁、石桥、石柱上,刻下口耳相传的许多宣传标语和革命口号,如“抗日救国”、“自救救国”等。

  红军离开上里北上后,上里人民不顾自身安危,用石灰和泥土将红军留下的石刻标语覆盖保护起来。雅安解放后,村民们又将覆盖物去掉,恢复原貌,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1985年7月,上里古镇的红军石刻标语,被批准公布为雅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当年红军长征时留下的石刻标语,仍有数十处保存完好,其中一部分石刻被收集、安放在古镇内供游人瞻仰参观。

  深情感悟红军长征精神

  烟雨蒙蒙,水墨上里。

  远去了硝烟和峥嵘,上里古镇凭借得天独厚的人文之韵和自然之美,已成为颇负盛名的旅游景点。

  10月13日,来自德阳的游客陈倩说:“早就听说上里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是专门来此旅游的。”

  陈倩是第二次到雅安,这次邀请朋友一道前来,就是为了好好领略雅安的古镇秋色。漫步古镇,陈倩看到镇内的诸多红军石刻标语,深感震撼,对红军长征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

  如今,上里古镇不光是文化底蕴深厚的魅力古镇,还是一个汇聚了特色餐馆、客栈、饰品店、特产店的繁华之地。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上里这座古朴小镇,在新时代迎来发展旅游的新契机。

  长征精神闪耀别样魅力

  依山傍水,街道纵横,古香古色……

  经过多年发展,上里古镇已成为四川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这里,红军石刻、韩家大院、二仙桥等景点最为著名。

  “每到‘十·一’、‘五·一’等假期,上里古镇往往是人山人海,各家店铺的生意格外红火。”余婷是古镇内一家饰品店的老板,她告诉记者,自己在上里开店两年,生意一直不错。不少外地游人来此,总是对雅安红色文化和特色商品情有独钟。“今年‘十·一’黄金周,我每天的毛收入都在千元以上,这都是古镇给我们带来的人气。”余婷说,许多游客还专门在红军石核标语处拍照。

  在古镇内,除了开店做生意的商家,就连不少附近的村民也因此受益。家住上里镇的何大爷说,他家种有十几棵核桃树,每逢核桃成熟,他便会带着核桃到镇上售卖,“自己年纪大了,闲暇时到古镇卖点土特产,对我来说也是个乐事。”

  记者感言:

  谈到古镇,浮现在人们眼前的,往往是小桥流水、古朴民居。而在雨城上里,这里除了有古镇应有的景色外,还因为八十年前的红军长征,而有了别样的魅力。这些,都给上里打上了不一样的印记,更注入了自强坚毅的精神。

  今天的上里古镇,变化翻天覆地,已换新颜,旅游兴盛、居民富庶。当我们透过上里古镇浓郁厚重的红色文化,听到那些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怎会不感慨万千:革命先辈英勇奋斗甚至牺牲生命,不正是为了今天大家的幸福安康?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杨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