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下种蓝莓 坡上育香菇 荥经县花滩镇光和村村民灾后重建谋发展
邓能国(右)和杨芝杰正在为香菇菌包通风
荥经县花滩镇光和村曾经的采煤工人,在灾后恢复重建,全市上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的大背景下,受到鼓舞,走出去学技术,请进来搞种植,发展特色农业。
走出去学技术
蓝莓香菇种满田
17日下午,荥经县花滩镇光和村金星组,村民邓能国和杨芝杰正在锯木头,一旁的地上堆满了砍成段的木料和锯末。
邓能国介绍,这些木头是从自己林地里砍来的,用来育种香菇。旁边的山坡上,几排白色大棚格外引人注目。不远处的山下,41亩蓝莓长势正旺。这就是邓能国和杨芝杰今年开始发展的香菇和蓝莓种植事业。
“香菇正在育种,蓝莓今年3月已经种下。”杨芝杰说,灾后恢复重建,看到各地都在发展特色农业,他们也萌发了要搞种植业的念头。说干就干,今年年初,邓能国和杨芝杰打听到上海的蓝莓品质好,随即动身去上海,学习引进蓝莓种植技术。
杨芝杰说,食用蓝莓有利于身体健康,而雅安蓝莓市场需求量大,供应量少,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经过检验,光和村所在的杨河沟土地有机质含量高,十分适合种植蓝莓。
41亩蓝莓种下了,要想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变则通,邓能国和杨芝杰想到,种植食用菌的菌包能为土壤提供充足的有机质。今年7月,他俩又动身来到著名的香菇产地河南,学习取经。
“首批引进了25亩。”邓能国说,以后种植香菇的菌包就能直接用到蓝莓地里,整个种植过程几乎不产生资源浪费,而由于使用天然肥料,产出的农产品都是天然绿色食品。
学技术学管理
高校专家来帮忙
基本的技术学到了,可具体怎么种植、怎么管理,邓能国和杨芝杰犯了愁。
得知这一情况后,县里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来到了光和村。
“指导我们怎样修建大棚,帮我们联系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邓能国说,灾后恢复重建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产业,大棚建设是否符合规定、种植要求是否符合规定,县里的技术人员都会一一为他们指导,并为他们争取一定的资金补助。一旦在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上有疑问,一个电话,专家就会来到现场,手把手教他们。
“我们遇上了好机遇,政府政策好,服务也好。”邓能国和杨芝杰感慨地说。
带领村民同致富
产业发展有信心
“目前,还有几十亩流转的土地没有利用,如果明年收益好,我们将再扩大规模。”杨芝杰说,他们搞种植产业除了自己增收致富外,也想带动更多乡亲一起致富。
现场,正在挖大棚排水沟的村民邓仁群说,在邓能国这儿打工,既能照顾孙子,还能有不错的收入,一举两得。
邓能国粗略计算了一下,明年5至9月,香菇就将大量上市,估计产量约10多万公斤,按照市场价格计算,明年,光是香菇一项的销售额将有140多万元。
“灾后产业重建,有了政府、专家、村民的支持,我们更有信心做好。”邓能国、杨芝杰表示。
记者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