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支持乡村振兴最强音——雅安农信助力“五美乡村”建设纪实

来源:
2018-10-23 09:04
浏览:
收藏 打印

“农者,天下之本也。”市委四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美、民居美、环境美、乡风美、生活美的“五美乡村”,为我市乡村振兴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八月,在丰收的季节里,市委四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市。

作为一支服务城乡60余载的金融力量,雅安农信充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从加强党建引领、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勇担社会责任、践行企业文化等方面着手,全面推进合规银行、智慧银行、主力军银行“三大银行”建设,助力乡村发展振兴。

市民在雅安农商银行营业大厅办理业务

雅安农信工作人员深入走访信贷客户采集信息

加强党建引领

用思想洗礼凝聚共识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雅安农信统揽各项工作的核心根本,也是推进业务良性发展的“指挥棒”。

多年来,雅安农信始终坚持“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确保了党建、经营两手抓、两手硬。

以“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为例,在全市学习热潮下,雅安农信通过市、县(区)机构两级班子示范带动全员参与,确保“三大活动”的“尺子”比到边,“针线”穿到底。

通过“大学习”,提升政治素质,强化专业能力。

雅安农信各行社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四川篇”、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两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省联社党委决策部署和各级乡村振兴指导意见,常态开展雅安农商银行班子到联社、下支行讲学,以全局系统科学的战略思想指导全市农信经营发展各项工作。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要扎实抓好‘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全会催人奋进,鼓舞人心,在系统学习之后,雅安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面向农村扎实开展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通过“大讨论”,解决重点问题,转变工作作风。

2018年是雅安农信“树正气、刹歪风、强作风”的作风整治年。全市农信对标省联社主要任务,聚焦干部员工精气神不足,完成目标任务创新不足、办法不多、效果不好,自身担当作为不够三大类问题,从上至下开展“大讨论”。活动按照学习、自查、整改和总结四个阶段进行,分条线、分机构建立问题和整改“两张清单”,认真剖析具体问题、表现形式、实际危害和症结根源,明确整改措施、时间节点和整改时限,确保作风整治取得实质性成效,着力消除经营发展中的“盆地意识”“山区意识”。

同时,围绕省联社“三大银行”和“六大工程”建设目标,通过办事处(农商银行)党委扩大会、领导班子专题会、经营管理工作会和片区党支部学习讨论等方式,以及机构综合考评和员工绩效考核、等级评定机制,层层、人人传导全市农信“经营管理成效必须通过数据指标体现”的要求。

在雅安农商银行内部开展总行和支行两级约谈制,填补了业务经营短板,营造了“比学赶超”竞争氛围。

通过“大调研”,聚焦工作主线,加强统筹引领。

从《雅安农信“统筹经营、并表管理”模式》到《系统党建、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再到《支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大调研”活动中,雅安农信领导班子提出六大调研课题,由一把手和其他班子成员亲自负责调研,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找准工作突破口。

领导干部以上率下,普通员工也积极参与。雅安农信通过建立大调研奖励机制、调研信息员联络机制、开办调研信息专题栏目等形式,鼓励全员参与,营造浓厚氛围。

党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雅安农信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稳健发展基石。

雅安农信工作人员向商户宣传防假币知识

金融改革创新

引来金融“活水”服务实体经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家金融机构要长远发展,需要依靠不断改革创新来激发内生动力。

面临经济新常态,雅安农信深知,顺势而为,破而后立方是良策。而农改商是雅安农信迈向现代化银行的重要一步。

熟悉雅安农商银行的市民都知道,雅安农商银行的前身是雨城区和名山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组建成城区农商银行的雅安模式,开创四川农信系统改革的先河。

改革方案通过、社员大会召开、资产质量管控……2014年6月19日,雅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从联社到农商行的改革,是贯彻中央精神和符合地方实际两者相结合的范例,被外界形象地称为“雅安模式”。目前,雅安农信县级法人机构的“农改商”正在稳步推进,各县级联社正在全力做好筹建农商银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聚似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实践证明,改革后,雅安农信的业务经营和风险防控工作取都得了长足进步。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一直以来,雅安农信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尤其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体系,着力增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不久前,四川农信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及金融服务联络员建设推动会在雅召开,来自全省各市()的农信行社代表们参观走访了雅安农信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学习雅安农信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以此为契机,全省农信系统将全面铺开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及金融服务联络员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大局。

引金融“活水”支持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雅安农信一直在路上——在芦山县大川镇,不少农家乐经营主体通过芦山联社“乐家游”信贷产品,开办起农家乐,年收入呈几何式增长;在荥经县,荥经联社推行的砂茶贷,助力砂器和茶产业跑出发展“加速度”;在汉源县,“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帮助当地水果种植大户解决了资金周转的难题……

随着农业农村改革的全面推进,雅安农信勇立改革创新的潮头,奋楫争先。

完善金融服务

做好普惠金融“加减法”

“我用农信社的手机银行,不仅可以交话费,还可以转账汇款,非常方便。”在石棉县新民乡,当地群众张付莲坐在家里的沙发上,通过“蜀信e”APP为在成都读大学的儿子汇去了生活费。

在名山区解放乡银木村,当地群众姜大元用农信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的ATM机,把购买茶叶的钱款存到卡里,大笔现金不在家里过夜,资金保障更安全。

……

近年来,雅安农信着力做好金融服务“加减法”,提升基础金融服务能力,普惠金融福泽城乡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所谓金融服务的加法,即通过完善金融机具设备、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和开展金融夜校等一系列叠加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网络和能力水平。

遍地开花的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就是最有力的证明。走进雨城区草坝镇林口村的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为客户最大程度地提供了便利。

在金融服务区,存取款一体机、智能POS终端、电话支付终端、惠支付等设备完善了周边农户基本的存、取、转账业务;“蜀信e·惠生活”电子商务服务区,农户可以线上购物,也可以把自家的农副产品入驻平台销售,实现“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互动;金融综合服务工作区(室),可受理小额农贷业务,与自助业务相结合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随着雅安农信大力推广“蜀信e”手机银行业务,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便捷程度有了大幅提升。打开“蜀信e”APP,除了支付转账等功能,生活缴费、交通违章查询、车票购买等综合服务帮助群众少跑了很多冤枉路。

此外,遍布全市各个乡村的雅安农信金融夜校活动,也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该项活动开展至今,着力发挥宣传、信息发布、沟通交流、法律普及四大功能,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金融知识和金融产品“村村懂”,搭起便捷服务“连心桥”,发出廉洁正气“好声音”。

民之所望,服务所向。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雅安农信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关于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的要求,做好金融服务的“减法”,尽量减少办事流程手续,为客户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

荥经县龙苍沟镇发展村,有这样一面墙,公开了全村农户的信用等级,根据评级不同,农户可以申请不同额度的贷款。

“我们前期开展整村推进,对符合条件的农户都进行了评级授信,群众申请信用贷款更加方便快捷。”荥经联社龙苍沟信用社主任、发展村党支部副书记(金融村官)石珂介绍,大家在公示栏一看自己的等级就知道能在联社贷多少款。

信用社主任到村里兼任村支部副书记职务,这不仅是雅安农信系统党支部共建的一项创新之举,也是帮助群众办事少跑路的一项惠民之举。

通过做好金融服务的“加减法”,雅安农信基本实现了“日常金融不出户、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乡(镇)”的普惠金融工作目标,在服务“三农”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宝兴联社与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村通过党支部双基共建,形成独特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信用社”的经营模式。图为晨曦中的雪山新村。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韩毅 

勇担社会责任

用金融力量温暖民心

衡量一家银行是否成功,除了其业务是否高质量发展,还要看它为当地群众办了多少实事。多年来,雅安农信主动担当作为,实施精准扶贫、开展对口帮扶、支持地震灾区重建和发展振兴……用一件件实事和好事,擦亮“四川农信,四川人民自己的银行”这块金字招牌。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关口。从2016年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雅安农信坚持帮扶力度不减,热度不退,从金果飘香的汉源县安乐乡治安村,到高原藏区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再到如今大渡河峡谷深处的古路村,都留下了雅安农信人倾情帮扶的身影。

6月的汉源县古路村,山风劲吹。古路村的村民们盼来了他们的亲人——雅安农商银行的干部职工。亲人,亲在哪?亲在一次次往返慰问的真挚情谊,也亲在帮扶脱贫的诚意。

从摸清贫穷原因,到梳理帮扶思路再到开展帮扶行动,雅安农商银行通过拿出帮扶资金、派驻金融村官、提供信贷支持、引入服务站点和电商平台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对古路村开展帮扶。

“我们一定要让古路村和全市人民一起同步奔康。”雅安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帮扶不是“一阵风”,也不是“走过场”,而是要让贫困群众的钱包真正鼓起来。

在这样的信念支持下,雅安农信目前已累计向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413笔,金额2.06亿元,占全市扶贫小额贷款总额的99%。

把目光从大渡河峡谷转向青衣江上游的姜城大地,雅安农信勇担社会责任的精神给广大芦山县的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年前,在“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芦山联社义不容辞,承担起全县100%住房重建贷款发放任务,帮助受灾群众早日搬进宽敞漂亮的新家,实现安居梦想。

五年来,住进新家的芦山群众不忘农信的重建恩情,积极筹措资金,按时归还贷款。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芦山联社全力开展清收工作,灾后重建贷款风险管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在宝兴县,宝兴联社积极参与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工作,并与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村建立了深厚的共建情谊,为村民提供旅游管理、水果种植、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和指导,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独特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信用社”的经营模式。

今年9月,大渡河畔的石棉县,石棉联社向当地中学捐赠了8万元助学金,帮助贫困学子免去后顾之忧,鼓励学生们自强感恩,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扎根地方六十余载,雅安农信始终坚守履行社会责任的初心,散发光和热,用金融力量温暖民心。

建设企业文化

扬起行稳致远的风帆

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一家金融机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先决条件,也是其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多年耕耘积淀,雅安农信把企业文化融入日常经营和发展中,蹄疾步稳踏好农信新长征的每一步。

“天全联社的工作人员很热情,对我们很有耐心。”家住天全县城厢镇的王婆婆今年80岁,由于每个月要领各种津贴补贴,所以经常和天全联社打交道。王婆婆听力退化,眼睛也不好,每次办理业务,大堂经理都会协助她拿号,并扶她在休息区等候。轮到她办理业务时,联社工作人员也会微微起身,靠近扩音器和她耐心交谈……服务客户时,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背后都凝聚着雅安农信网点转型的努力。

自网点转型工作开展以来,雅安农信从塑造品牌形象、规范网点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拓展业务发展等方面狠下苦功。经过几年不懈努力,雅安农信的品牌影响力更强,网点管理更加规范,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业务发展势头更强劲。

在日常企业文化营造中,雅安农信积极开展职工岗位技能竞赛,筹建业余兴趣活动小组,还组织员工积极踊跃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捐款,展现了雅安农信人爱岗敬业、积极向上、温暖友爱的精神面貌。

肩上担山知重任,志存云天砥砺行。在全面推进合规银行、智慧银行、主力军银行建设的战鼓声中,雅安农信将以崭新的姿态,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卫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